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古诗手抄报黑板报教学设计学习计划国学经典生活常识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通用17篇)

作者:喵咪呼噜噜日期:2025-04-30人气:1

导读: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通用17篇)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语句美,学习创编诗句。   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师:(出示小象图片)这是谁?小象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通用17篇)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语句美,学习创编诗句。

  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师:(出示小象图片)这是谁?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喷水、滑滑梯、荡秋千。

  师: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喷水浇花。

  幼:搬木头。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

  幼:给小朋友当滑梯。

  师:(出示小猴图片)这是谁呢? 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幼:可以倒挂在树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师:(出示小兔图片)看,小兔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耳朵

  师:对!如果你有长耳朵,你想干什么?

  (师、幼一起模仿小兔蹦蹦跳)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就是写我们刚才说的,名字叫《我想》。

  看见小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兔,

  我想有对长耳朵,

  和小兔用耳朵“蹦蹦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表演诗歌

  1.你喜欢诗歌里的那句话呢?请你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好吗?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勾”“蹦蹦跳”。

  四、创编诗歌

  师:(出示袋鼠的图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

  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依次出示鲸鱼、蝴蝶、螃蟹等动物的图片)看到,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幼:看到鲸鱼,我想有个大鼻孔,和鲸鱼打水仗。

  幼:看到企鹅,我想有一身长绒毛,和企鹅到南极去探险。

  幼:看到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幼:看到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拉拉勾。

  幼:看到蚂蚁,我想有对长触角,和蚂蚁用长触角说说话。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2

  教学需要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我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我想》教学反思一

  一、兴趣先导,多元朗读,读中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精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承上启下的导语、小结语,适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其次以读代讲,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想像、评读、赛读、对读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进去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我们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我与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被激活、被净化、被升华。

  二、学生为主,多元评价,激励导向

  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具有三个鲜明的多元化特点,即评价因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及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在朗读评价过程中,我能冲破应试教育传统的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拓展评价的时空。同时又能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准确得体(“你真棒,读出了快乐的感觉。”“第一个飞得很远,第二个飞还可以拉得再长一些。我们一起试试。”)、生动幽默(“他肯定想起那愉快的事情,所以止不住笑起来了”)、充满赏识(“别紧张,看清楚先变什么呢?”“看吧,放松心情看仔细就读对了,而且声音真动听。”“我仿佛看到你的小手长出了一串串花苞。瞧,那神奇的桃树枝正随着风儿悠荡呢”)、富有激励(“我看到了男同学的手儿在风中悠荡可真美呀!”“雅思的表情特美,布谷鸟都停在那儿了!”)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使课堂气氛活跃,叠起,在多元评价中有效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教给评价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另外,由于各环节的时间没有调控好,倒置教学预设任务“仿照前三小节,试着编一编”没能在本课时完成。如何在40分钟里高效,顺利地完成预定教学任务,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

  《我想》教学反思二

  《我想》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全诗以:“我想”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亲切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们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个纯真的精神世界与想象世界……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心、童趣。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于是“我”的愿望在春天萌发了:身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进春天的大地……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一是诵读。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读,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种梯度读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得体搞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 一点是练写,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科文所描绘的情景有了深刻地认识,背课文中优美的诗句所吸引,产生了自己也想写的愿望,趁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了自己 所想。例如有的学生写道:“我想变成小鸟,飞上蓝天,看看月亮有多圆,星星有几颗;我想变朵白云,和太阳握手,与猩猩拥抱……

  在这节课中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在课堂上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时间太少,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诗通过幻想和想像,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合作中识字八个,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 、这首诗充满童趣,且琅琅上口,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第三节编写一段。

  4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像“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引思,目标定向

  师:同学们,今天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课堂上的还有一位小女孩,你们想认识她吗?(想)出示图片,贴在黑板上,谁能说说这位小女孩想干什么?

  生:她在想问题。

  师:那么你想知道这位小女孩的愿望吗?(想)

  师:那好,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单元幻想和想像第一课《我想》(板题)。

  师:大家齐读一遍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她在想什么……我想…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想法和小女孩一起去想像吧!

  二、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师: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请同学们快轻轻地把课文打开到85 页,平放好,现在同学们是愿意让老师先给你们范读一遍,还是你们自己来尝试读一遍?(生试读)

  师:那好,现在由你们自由试着来读,老师想念你们能行,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喜欢的办法解决,开始读吧!

  生:试读。

  师:刚才,都有谁遇到了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我……字形怎么记。

  师:同学们的识字办法可真多,现在可能还有些同学读起课文来有困难,没关系,下面我们再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这一回老师要看看,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办?

  生:同桌互读。

  师:刚才读的时候,哪些同桌互相帮助了,站起来让大家看看。得到帮助的同学,你想对同桌说些什么?(组个词,说句话)

  生:谢谢!

  三、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师:接下来,请今天各组的组长站起来,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们组织小组里的同学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感情,一会儿读给大家听(读时借助插图,想像画面内容)

  生:小组练读。

  师: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我们请这个小组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要请你们评评。

  生:小组读。

  师:同学们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

  师:你们评得都不错,咱们奖励他们吧!每人颗星,就称为合作星吧,希望你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师:到现在为止,你们没用老师帮什么忙,自己就把课文读得很好了,很不简单呢?那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现在请小组长组织生字过关活动,一会向老师汇报。

  生:生字过关(方法,怎样读的)

  师:谁能汇报汇报(指名说)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生字掌握得不错。现在回到刚才提出的问题,(指黑板)这位小女孩杨到了什么?通过这么多遍的读,你是否能自己解决问题,现在请大家快点默读一遍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默读。

  师:谁愿意来说?

  生:她想把手儿……1 、2 、3 。

  师:我杨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她会望到什么?

  生:星星,月亮,太阳等。

  师:她还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师板书:自己种土地上

  四、引申再造,感悟升华

  师:课文中后有一句话,老师不理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飞到遥远的地方,想想:那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生:我要飞翔到宇宙里,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如果是你飞到那遥远的地方,你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小组讨论讨论。

  生:让不让去,我要坐飞船,神州五号……

  师:所以我们平时外出时,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时也要学独立。

  师:想像是创新的翅膀,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依照课文第三节的内容试着编一节,开始。

  生:编诗歌。

  师:谁愿意把你编的说给大家听听。(生说)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老师奖励你一枚智慧星,希望你们以后能有所创新,大胆想像,课后把你们编的诗歌写下来,装入你们的成长袋里。好,这节课我们说到这,下课!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的内容。

  2、感受诗歌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1、出示大象图片。问:这是谁?大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为什么?

  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2、出示小猴图片。问:这是谁?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假如你有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3、出示长颈鹿图片。问:这是谁?长颈鹿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假如你有长脖子你想干什么?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师示范朗诵一编。问:诗歌的题目是什么?有哪些词重复出现?

  3、师幼一起朗诵2编,边朗诵边表演。

  三、创编诗歌

  1、幼儿以4人一组合作创编一段诗歌。(讨论)

  2、每组选一代表进行创编一段诗歌。(创编)

  3、师幼整理诗歌。

  四、小结

  附诗歌:

  我想……

  我看见大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我用长鼻子……

  我看见小猴

  我想有个长尾巴

  我用长尾巴……

  我看见长颈鹿

  我想有个长脖子

  我用长脖子……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5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环节设计: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

  2、点拨入题:

  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

  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泉州市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2、点拨策略:

  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

  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

  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容易体会诗中的情趣。)

  2、点拨策略:

  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

  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

  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容易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

  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2、点拨策略:

  可先以老师的“下水文”指导:

  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读《童年的水墨画》,写一首小诗。

  【附“下水文”】

  我想

  (一)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我想

  (二)

  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悬挂空中,

  时时提高警惕,

  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

  【教学说明】

  本教学设计比较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按常规只要读一读,大体领会诗意即可。但两首儿童诗除了意境优美,适宜引导鉴赏性阅读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点,又特别适合模仿习作。因此,教者课内教一篇,引导学生读、赏、创,课外自学一篇,实现迁移性学习。

  在教学设计上,“环节设计──学情预设──启发策略”的教学程序安排,既做到充分预设,又为课堂生成预留了自由的空间。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九单元“幻想与想象”第86-87页诗歌《我想》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为城郊小学生,学生具备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独立识字读文,但想象力狭促,在表达能力上略显薄弱。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诗歌,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和幻想,写出“我”小小的愿望。全诗共5节,前4节结构基本相同,写出自己的愿望,最后一节用两行跃出一片童趣。全诗以“想”为诗眼,生发丰富的幻想,展现儿童美好、纯真的内心世界。诗中采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语言凝练、意境优美,细心品读、模仿创编,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非常有益。

  教学目标:

  1、认字5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结构,想象诗歌的意境。

  3、激发学生追求美事物的心愿望,结合诗的写作特点,大胆尝试,仿照前三个小节编写一节。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结构,想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追求美事物的心愿望,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想 

  孩子们能用这个字组词吗?

  生组词(相机板书“幻想”、“想象”)

  今天咱们就一起进入一个幻想和想象的世界

  2、cai:课题   生齐读课题   补充板书“我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我想干什么?想知道吗?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读,标出小节,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2.总共几小节?生:5个小节

  指名朗读   师生检查朗读正确与否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我”有几个愿望——4个

  我的愿望可真多啊!

  三、深入学习,品读说写

  (一)引导学习1小节

  1.我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引读“我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

  是什么?  生汇报  师板书“手儿   接”

  2.营造氛围,引导感悟

  cai:手接在桃树上

  ⑴手儿接在桃树枝上,桃树枝细细的、长长的,它还,引读 “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

  ⑵一串串桃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闭上眼睛,用心闻一闻,你闻到了吗?

  再读一读“带着……”生齐读

  ⑶桃花开了,是春天轻轻走来,用你的心去感受吧:春风拂过树梢,抚摸着娇嫩的花苞,轻轻的,温柔的,你感受到了吗?

  再读“带着……”生齐读

  ⑷桃树枝再微风中轻轻摇晃,出示“悠荡” 这个词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

  生体会慢、长, 指名读   齐读“悠荡”

  ⑸这一悠,悠出了——生接读“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板书“悠——”这个破折号告诉我们要把“悠”读得长一些

  生齐读“悠啊,悠——”

  3.cai:春景

  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你有哪些感受?指名回答

  cai:第一小节

  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2-3生读

  4.其他也感受到的孩子,咱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把你的小手也接到春天的桃树枝上    生齐读5.美丽的春天印在你脑子里了吗?能看着板书再来背一背吗?生齐备第一小节

  (二)合作学习2、3小节

  1.我还有哪些愿望?

  自由读2、3小节,找出我的愿望,用横线勾画下来

  汇报: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板书:“脚丫  连  眼睛  装”

  cai:脚丫连在柳树根上   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能干什么呢?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又能干什么呢?

  熟读2、3小节,用波浪线勾画答案,和你的同桌讲讲你仿佛看到什么?又感受到什么?

  3.生汇报:a 汲取营养  张成绿色的篷帐

  引导体会“汲取”“篷帐”竞读,读出柳树的蓬勃

  b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4.我还能看到什么。瞧到什么? 生汇报

  把你看到的,瞧到的填进是个里 cai:填空题

  (三)仿写指导

  1.我们还能把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装在哪里?又可以做些什么?生汇报

  2.能像课文这样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

  3.3——4学生仿说   评价

  4.孩子们还有很多愿望,赶快把它写下来

  5.汇报、展示。

  6.大家的愿望一下子说不完,还能记住作者的愿望吗?

  看板书试背2、3小节   师引背

  (四)独立学习4、5小节

  1.“我”觉得这样还不够,自由读4、5小节,思考:我还想干什么?

  2.汇报“变小花、变小草、飞到遥远的地方”   板书

  3.我要飞到遥远的的地方干什么呢?  想象汇报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商量什么?

  四、总结复习

  1.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小草、小花、蒲公英一样美丽的事物,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想象,世界是如此神奇。

  2.让我们再一起去享受幻想的美妙吧    生齐背课文

  五、板书设计

  手儿   接   悠——

  脚丫   连   长——

  我想

  眼睛   装   望——

  自己   种   飞——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我想》是一首儿童诗,在本单元以“幻想和想像”中是举足轻重的。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我以“品”为基调,以读为主线,以“仿”为桥梁,使学生久久沉浸在幻想的境界中,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作生命的飞翔和超越,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尽情与文本对话,在充分的朗读和创作中,丰富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渴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展开想像,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像“我”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像,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冬冬再一次走进《我想》,共同领略一下异彩纷呈的想像世界,体味一下冬冬那新奇的想像所带我们的快乐吧!(板题,点生读,齐读)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冬冬想干什么吗?(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2、师:冬冬可真会想像啊!快轻轻地翻开忆,到诗歌里徜徉一番,你喜欢冬冬哪个想像,你就把冬冬想像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想你喜欢的原因,或者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你喜欢的那一小节旁边。

  3、生边读边想。

  二、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一) 第一小节

  1、过渡语:同学们刚刚读得真投入,一定是被冬冬那新奇的想像吸引住了。那最吸引你的是冬冬的哪个想像呢?

  2、生汇报。说说原因,读一读。再点生读。

  3、师: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并让学生说说除了“一串花苞”,还有一串什么?

  5、点生做“悠荡”的动作,理解“悠荡”的意思,并边做动作边读,引到“悠啊,悠——”,点生读,读后理解“——”,要计得长一些,再读。

  6、师:有美丽的花朵,还有唱着歌儿的小鸟,你感受到什么?(生答)

  7、师:能用四字词来描绘一下这美丽的春景图吗?(生答)

  8、点两生美美地读读,再齐读。

  (二) 第二小节

  1、过渡语:瞧,冬冬多热爱大自然啊!相信你们一定被她那大胆的想像所深深折服了,你们还喜欢冬冬的哪个想像呢?

  2、生说喜欢第二小节,读一读。

  3、生说说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知道冬冬想干什么?

  4、师随机讲授“汲取”,指导读这一句。

  5、点生做“长”的动作,然后边做动作边读一读。

  6、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最后一句。

  7、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 第三小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多动情啊!你们也和冬冬一样敢于幻想,思维活跃。冬冬还有更神奇的想像在冬着我们去领略呢!来继续说。

  2、生说喜欢第三节,读一读。

  3、生说说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知道冬冬又想干什么?

  4、生汇报。师随机引导读好第二句。

  5、师随机讲授“望啊,望——”,点一生读,其余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你会望见什么?听后说说仿佛望到了什么。

  6、师:此时,我们在天空中望啊,望——,俯视着祖国辽阔的版图,一切的一切都尽收眼底,我们真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所以说蓝天是(生接:我的课堂)

  7、生说说能看到这么多东西的心情有。

  8、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生评,再点生读,齐读。

  (四) 第四小节

  1、过渡语:刚刚我们随着冬冬在想像的天空中尽情地翱游了一番。其实呀,我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秘密,冬冬还有个最大的愿望呢!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愿望?(生答)你怎么知道?(生答)啊,你读书真仔细。请同学们轻志地读读第四小节,看看你们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

  2、生汇报。

  3、师随机讲“生辉”,什么样子?(生答)再读一读。

  4、说说柳絮和蒲公英,明白这两种植物的特点。

  5、用“愿望”说一句话。

  6、生说说冬冬最大的愿望为什么是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7、引到最后一句话,点生读,齐读。

  8、讲“遥”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再给它换偏旁组词。

  9、生针对最后一句话提出问题。如:遥远的地方在哪里?去那里干什么?(生自由答)

  10、点生读第四节。齐读。

  (五) 第五小节

  1、过渡语:冬冬不仅想像力丰富,而且好还很可爱呢!这不,她说(生接第五小节)

  2、生想像冬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汇报。

  3、齐读第五小节。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生伴美妙的音乐齐读整首小诗。

  三、拓展延伸,仿写段落

  1、过渡语:冬冬刚刚带领我们徜徉在好那奇妙的想像世界里,使我们的思维也犹如小鸟长了翅膀一样自由飞翔,你们学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孩子?(生畅所欲言)师完成板书:热爱生活、自然。

  2、师:是啊,正是因为冬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才有如此丰富、大胆的想像,你们愿意和她比一比吗?(愿意)那好,下面就请你们打开你们阅读和生活积累的宝库,描绘一下你们的奇思妙想和神奇梦幻吧!生先思考一会儿,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生自由编诗。

  4、生汇报。

  四、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你有什么愿望吗?请你仿照诗歌《我想》写一写。

  2、你喜欢诗歌表达的哪个画面?请你画一画。

  板书:

  手儿(接)在桃树枝上

  脚丫(连)在柳树根上

  我想  眼睛(装)在风筝上 热爱生活、自然

  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8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什么样的愿望?能说说吗?(指名说说)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小朋友的愿望”,好吗?

  3、板书课题:《我想》(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数数这篇诗歌有几节。

  (2)出示8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谷、丫、软、汲、营、筝、堂、絮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课堂、柳絮、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喜欢第一节的同学起立读课文第一节。

  ①自由读第一节,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一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一节。

  (2)喜欢第二节的同学起立读课文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二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二节。

  (3)男同学读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望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三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三节。

  (4)女同学读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四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四节。

  (5)齐读课文。

  ①说说:“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②指名说说。

  ③在小组中学习: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学生自由编写。

  *指名汇报。

  (6)小组学习: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试背课文。

  (8)能背的同学起立背。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手儿  布谷鸟歌唱

  脚丫  绿色帐篷

  我想

  眼睛  我的课堂

  自己  遥远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9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悠、谷、脚、丫、软、营、柔、堂、遥”9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背诵课文《我想》。

  2、出示8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谷、丫、软、汲、营、筝、堂、絮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课堂、柳絮、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悠、谷、脚、丫、软、营、柔、堂、遥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我想

  五、教学后记: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我”的愿望在春天萌发了:身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进春天的大地……

  春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诗歌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心境、童真、童趣。他们乐于接受春天的第一声清脆的鸟鸣;乐于接受春天第一缕和煦的阳光;乐于感受春天第一丝柔和的春风。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文字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春天,走进他们的想象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深入进去感受诗歌,发现它的美,才能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结合生活实际、想像、评读、赛读等),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第三,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目的。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再编一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点评:“种太阳”是一首学生十分喜欢的歌曲,以此引入新课,一是因为这首歌贴近本单元的主题:幻想和想像,二是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手儿  桃树枝

  脚丫  柳树根

  眼睛  风筝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请你从中选出自己自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认真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点评: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他会乐于去表现,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学会从多方面吸取经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三)汇报交流。

  (过渡)孩子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用我们的情打动在座的每一位,谁最先来汇报。

  1、第一小节

  ①读文,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②谁还有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③教师范读,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④自己练习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⑤(出示课件)孩子们,当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走近我们,在和煦的春风中,桃花展开了粉红的笑脸,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们漫步在桃树林中,不时听到布谷鸟清脆的鸣叫,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就是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让我们把这份幸福、愉快读出来。(学生自由读)

  ⑥女生读。

  (过渡)一双普通的小手在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这就是想像赋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追寻美好的梦想吧!谁接着来回报。

  2、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听后说一说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当一场场春雨过后,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你会发现柳树的叶子更绿了,更繁茂了,在不知不觉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请你边读边想像,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点评:把朗读诗句、体会诗意、展开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③男生读。

  (过渡)春天来了,桃红了,柳绿了,我们的梦想在春风中也更加美妙了,谁还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小节

  ①指名读,评读。

  ②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了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们想得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物,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③孩子们,当我们面对着这春天的美景时,我向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兴奋、有一份冲动,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吧!

  ④仿写练习。

  ⑤全班交流。

  点评:让学生自由想像、自由抒写,不必拘于原诗的格式,使学生乐于表达,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是一群浑身散发着太阳气息的孩子,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4、第四小节

  ①读,谈自己的感受。

  ②是啊,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③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齐读)

  ④小朋友带着梦想飞向远方时,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我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

  点评: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妙处,集思广益的智慧会使他受益匪浅。

  ⑤全班交流。

  四、总结

  孩子们,你们的心是火红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们的梦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们美好的幻想。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课后反思:

  1、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3、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发挥其智能优势。同样的一段文字,反应在不同的孩子头脑中,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可能是一首短诗;可能是一段熟悉的生活,还可能是一段流动的影片。这些不同的反应,也带来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面对优美的文字,有些孩子愿意高声诵读,通过读表达来表达理解;有的孩子会拿起画笔,寥寥几笔,文与图巧妙结合,文趣盎然;有的孩子会用诗一样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再创造;有的孩子会默默凝思,在内心深处反复品味……此时,我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另一方面,各种不同方式在课堂上的出现,也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聆听优美的歌曲、观赏精美的图画、欣赏富有个性的演出、品味饱含激qing地朗读……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一边听一边想,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鸟语花香”的录音来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思想境界。来激起学生展开想像的*,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那你们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呢?

  (这一问,再次激起学生想像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宽,达到一种幻想的境界)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想像和幻想可以说就是你的愿望,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我想》并板书课题。

  (教师巧妙地导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幻想和想像的意思,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己先独立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又学会了什么?

  3.大屏幕打出重要的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

  (1)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

  (2)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3)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教师用测试理解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字、词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教给了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一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时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1)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2)为什么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学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予点拨。

  (这一环节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只是给予引导、点拨,更大程度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散思维,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四、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师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互相评一评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说一说每小节写的是什么?

  3.尝试背诵。

  (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使学生从读、背中得到自悟。)

  五、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师:你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节续编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达出来(比如画出来、朗读出来、写下来都可以)

  2.个别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展示自己的愿望

  (这篇课文前4小节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像续写一段,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很愿意去创造的情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六、欣赏图片、渗透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的愿望真好!老师也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动,老师也画了两幅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说一说你看后的感觉。

  1.大屏幕展示做好第一幅图(美丽的家园,大自然)

  2.学生看完后谈感觉。

  3.展示第二幅图(中国的名胜古迹、取得的科学成就)

  4.师小结:这两幅图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正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想像之笔为祖国勾画出了美丽的蓝图,他们精心研究、探讨、实践,创造出了我们这个美丽、丰富的大千世界,说不定你的愿望也能实现呢?鼓励鼓励自己吧!(我行、我行、我能行!)

  教学反思:

  《我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种梯度读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情感。再通过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把它真诚地表露出来。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三是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接受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学生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的激情才会再现。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5.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一边听一边想,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鸟语花香”的录音来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思想境界。来激起学生展开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那你们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呢?

  (这一问,再次激起学生想像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宽,达到一种幻想的境界)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想像和幻想可以说就是你的愿望,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我想》并板书课题。

  (教师巧妙地导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幻想和想像的意思,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己先独立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又学会了什么?

  3.大屏幕打出重要的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

  (1)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

  (2)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3)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教师用测试理解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字、词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教给了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一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时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1)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2)为什么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学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予点拨。

  (这一环节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只是给予引导、点拨,更大程度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散思维,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四)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师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互相评一评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说一说每小节写的是什么?

  3.尝试背诵。

  (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使学生从读、背中得到自悟。)

  (五)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师:你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节续编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达出来(比如画出来、朗读出来、写下来都可以)

  2.个别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展示自己的愿望

  (这篇课文前4小节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像续写一段,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很愿意去创造的情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六)欣赏图片、渗透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的愿望真好!老师也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动,老师也画了两幅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说一说你看后的感觉。

  1.大屏幕展示做好第一幅图(美丽的家园,大自然)

  2.学生看完后谈感觉。

  3.展示第二幅图(中国的名胜古迹、取得的科学成就)

  4.师小结:这两幅图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正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想像之笔为祖国勾画出了美丽的蓝图,他们精心研究、探讨、实践,创造出了我们这个美丽、丰富的大千世界,说不定你的愿望也能实现呢?鼓励鼓励自己吧!(我行、我行、我能行!)

  〖教学反思〗

  《我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种梯度读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情感。再通过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把它真诚地表露出来。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三是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接受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学生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的激qing才会再现。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2

  此次活动《我想》经过反复的试上,不断的改进,顺利的开展下来,张老师,师傅和陈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意见。

  刚开始先对教案进行修改,在这里师傅华老师给了我建议,删去了教案中一些没有用的问题。然后调整了学说语句和学习动作的顺序。还有在创编句子的时候,加上了难度的提升,从刚开始看图学说句式到自己想一个动物学说语句。

  此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学说诗歌中的句式,并且很有兴趣的做相应的动作,每个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活动的重难点不突出,教师的语言也比较平淡,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坐不住了,开始讲话。完整的学习诗歌应该是活动的重点,但还是没有照顾到每个幼儿。大部分能够看着图片一起做动作一起学习诗歌。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有所进步,争取上好一节课。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4、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学生分析:

  我们班级的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好,课堂上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能够联想到许多美妙的景色,学生也都有一定的评价能力,老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帮助他们学习、感悟小诗的美,并试着续编小诗。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题是“幻想和想像”,《我想》是一首富有儿童情境的诗歌,以儿童的口吻,充分发挥幻想和想像,写出了“我”的小小的心愿,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教材中的小诗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这首诗,能够展开自己的想像,能够续编这首小诗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画一个东西。(老师和学生共同在空中画了一个圈)你们猜一猜我们刚才画了一个什么东西。

  (上课伊始,教师用形体语言与学生共同完成了一项任务,学生的积极性马上上来了,并且学生放开了思维,激发了学生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你们在上学之前和现在还有什么样的梦想,讲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想像欲望再一次被调动起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可以展开我们想像的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用你们那智慧的笔记下你们的问题,留下学习知识过程的痕迹。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直是这个班级的教学特点。)

  2、把你记下的问题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你们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4、师生共同提出自己认为的重点词语,全班共同解决重点词语。

  (老师用这种方法了解了学生的合作收获,尊重了学生主导学习。)

  三、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一遍课文,到小组中讲一讲,你自己读了什么?在读的时候你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学生提到的重点问题。

  3、师:这首美丽的小诗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一部分,马上练一练,一会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我们大家都是评委。

  (这项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先练再读再评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

  4、尝试背诵

  四、放飞想像、拓展延伸

  1、师:把你的想像写下来,可以仿照第三小节续编,也可以不用仿照,自己写。

  2、师:把你们的美好想像用你们最美的声音读出,把想像的翅膀放飞。

  (让学生仿照续编这首小诗,是本文的要求,但老师并没有完全让学生仿照第三小节来续编,而是让学生放手去做,这样学生就不受任何约束,充分发挥想像来续编,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3、把今天写的小诗写进你的日记中,回到家中给父母读一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堂设计旨在于让学生充分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养成良好的独立阅读时养成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以读代讲”的宗旨指导下,孩子们无论是在朗读小讲坛 上,还是续编小诗以及小组交流中都 是那么积极主动,他们被小诗所吸引,被小诗所陶醉。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首小诗,学生读出诗中的情境,读出了自己的想像。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互相补充、合作交流,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课教学以读代讲,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放飞了学生想像的翅膀,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真正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4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充分发挥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小小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依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中的这个小朋友有什么愿望吗?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心中,也都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谁愿意来说说呢?(学生自由发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继续学习“我想”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2)刚才听了你们读课文,老师也想让你们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听录音朗读)

  (3)别的小朋友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呢?

  2、细读感悟。

  (一)请你从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学学刚才那个小朋友,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内的小伙伴听,说说在那个小节中,“我”的愿望是什么,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二)汇报交流。

  同学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

  1、第一小节

  (1)请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读读这一小节。其他学生评。

  (2)在这个小节中,“我”的愿望是什么?在这一小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3)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想象一下当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走近我们,在和暖的春风中,桃花展开了粉红的笑脸,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们漫步在桃树林中,不时听到布谷鸟清脆的鸣叫,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4)我们就是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让我们把这份幸福、愉快读出来。(齐读)

  2、第二小节

  (1)指名读,其他学生评。

  (2)在这个小节中,“我”的愿望是什么?

  (3)“我”从一条柳树根一下子长成了一座绿色的篷帐,表现了“我”怎么样的心情?(“我”想要快快长大)请你们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齐读)

  3、第三小节

  (1)请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读读这一小节。其他学生评。

  (2)在这个小节中,“我”的愿望是什么?

  (3)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了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们想得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物,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4)让我们带着对蓝天美好的想象,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男、女比赛读)

  4、第四小节

  (1)请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读,谈自己读完这一小节感受。

  (2)在这个小节中,“我”的愿望是什么?

  (3)是啊,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齐读)

  5、第五小节

  (1)老师也喜欢这一小节,让老师给你们读一读好吗?(师读)

  (2)“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三、配乐朗读

  让我们伴着音乐,带着自己美好的感受,一起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师:哇!读得太美了,老师仿佛听到了布谷鸟的声声歌唱,看到了蓝天、白云、小草、小花,看到了蒲公英正飞呀,飞——,飞到遥远的地方。多么迷人的大自然呀!

  四、扩展训练。

  ⒈在小组合作里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美好的愿望,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试着编编小诗,行吗?

  ⒉在小组里编一编。

  ⒊指名汇报、交流。

  五、作业:把仿写的小诗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1、“种太阳”是一首学生十分喜欢的歌曲,以此引入新课,一是因为这首歌贴近本单元的主题:幻想和想像,二是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2、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但比较简单的诗歌,因此在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3、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意境。

  不足与建议:

  1、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不敢真正“放手”,这会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束缚学生的发散思维,

  2、教师上课时语速偏快。(个人习惯问题,这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

  3、没有注意引导学生讲完整话。

  4、最后一个小节,应该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由于时间关系做得比较不足。

  5、建议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如第一小节“悠荡”。

  6、仿写之前可让学生说说“我想干什么”,再从内容与写法上进行观察、比较,以提示仿写。

  7、可抓住一个小节细讲,总结学习方法,其余小节自学,反馈。

  上了这一节课,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其他老师请教,纠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森林里玩,你们想去吗?

  幼:想。

  师:好,坐上我们的大巴车出发吧!(出示大巴车图片,点击喇叭,绕教室一圈,坐下,音乐停)

  2、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内容。

  (出示大巴车停在森林图片)

  师:大森林到啦!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森林是谁的家啊?

  幼:小动物的家。

  师:小动物们都藏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找找看。是谁躲在这里呢?(出示幻灯片,单击显示小象)

  幼:小象。

  师:哦!原来是小象!小朋友跟小象打个招呼

  幼:小象,你好。

  小象:小朋友们好。

  师:小象有一个长鼻子,小朋友来跟小象握握手。让我们来看看小象的长鼻子有什么作用。

  出示PPT(小朋友边看图边回答)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棒。哦!原来啊!小象的鼻子还有这么多的用处呢!

  师: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只能干的小象啊?

  幼: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象的长鼻子。我们现在都是小象了,可以两只小象用鼻子和鼻子握握手。(出示两只小象握手图片)(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的动作。

  (出示PPT)

  师:好,我们已经跟小象握握手了,做了好朋友了,我们不打扰小象了,跟小象说再见吧!

  幼:小象,再见。

  3、继续找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森林里还藏着什么小动物呢?(出示PPT)

  幼:小猴

  师:好,请你跟小猴打个招呼吧。

  幼:小猴,你好。

  小猴:小朋友们好。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猴吗?你喜欢小猴什么?

  幼:……

  师:小猴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PPT)看这两只小猴又在干什么呢?

  幼:……

  师:小朋友们真棒!

  师:原来这两只小猴在拉勾啊!

  师:我们来学学长尾巴的小猴和其他的小猴来拉拉勾,可以两只小猴用尾巴和尾巴拉拉勾。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的动作)

  师:好,我们跟小猴已经拉拉勾了,做了好朋友了,我们跟小猴说再见吧!

  幼:小猴,再见。

  4、继续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哪个动物朝我们看过来啦?(出示PPT。)

  幼:长颈鹿!

  师:小朋友们,长颈鹿长得好高呀,脖子一伸可以吃到很高的树上的树叶(出示PPT)

  师:如果你们有这样的`长脖子,你们会做什么?

  幼:……。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

  师:(出示最后一幅PPT)小朋友看这两只长颈鹿它们在用劲的干嘛啊(做拔河的动作)

  幼:……。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长颈鹿拔拔河呀?

  幼: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拔拔河的动作)

  师:好,我们跟好朋友长颈鹿说再见吧!

  幼:长颈鹿,再见。

  二、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大森林里面遇见了3只小动物,还记得是哪3只吗?(幼儿说)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刚我们在大森林里发生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出示PPT)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的动作。

  三、活动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小动物们也很开心!现在你们与小动物们成了好朋友了,可要保护它们啊!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好不好?

  幼:好!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吧!

  老师带小朋友们走出活动室。

  (播放音乐)附我想

  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课后反思:

  《我想》是中班的一节语言课,这首儿歌的篇幅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易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感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我通过播放PPT图片,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同时我又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采用边朗诵儿歌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来。然后,我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幼儿学习诗歌。

  在活动过程中,我制作的小动物图片突出特征,并有诗歌中的动作,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加上语气、加上身体动作,把整首儿歌念完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他们一边学念儿歌一边学做动作,积极性特别高。带着动作学习儿歌,孩子们不仅积极性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没有教学经验,又是第一次公开课,我很紧张,虽然之前多次告诫自己语速一定要慢,但是一紧张就什么都忘记了,还是说的太快了。有的东西甚至还没有说到。还有三只小动物的出现,太罗嗦了,三只动物的时间应依次递减,重点要放在诗歌上面。和幼儿一起念诗歌的时间太短了。可以把诗歌中“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让幼儿结合动作,对这几个字能有一定的印象。幼儿学念诗歌时,可以我说字,幼儿念出图片。在叫幼儿看PPT念诗歌时,可以个别和分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够掌握诗歌内容。还有结束的时候也可以像开头那样让幼儿坐着大巴车,放着音乐离开。

  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长进的……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6

  《我想》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充满幻想和想象的诗歌。用结构基本相同的四小节描绘了四幅画面,表现了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最后两句巧妙结尾,浓浓童趣跃然纸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在该课的学习中,老师能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体验和感受”,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中的风景画和音像),辅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描述,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在听赏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尔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汇报方式理解诗歌。

  在教学中,应紧扣三年级“抓重点词句整体理解课文” 这一阅读目标,老师能抓住重点句“蓝天是我的课堂”和“飞到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散思维,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大胆的想象,获得许多令人惊喜的成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如通过“比动作”理解“悠荡”一词;通过比较理解“汲取”和“吸取”,从而加深理解“汲取”的意思等等,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面影响学生对课文朗读的投入。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写本课9个生字,识记8个生字,继续渗透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课件(根据诗歌内容制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诗歌、随文识字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两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如:查字典、问别人、查找字条等)   

  2、自由朗读诗歌,自学不认识的字。(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   

  3、交流识字方法。   

  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认识字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树上两个杈。  

  “软”由“车”加“欠”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点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铃声一响进课堂。   

  (师要适时鼓励,表扬孩子的这些创新、发明,总结更好识字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内互读课文,说说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别是什么?   

  2、交流诗歌内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3、指导朗读诗歌。   

  4、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1)师: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边默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吗?   

  (2)学生活动: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都想到了什么?(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课件: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情景)   

  5、美读课文、练习背诵   

  (1)选好自己喜欢的小节,大声地、美美地读几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美读,师生评价。   

  (3)练习背诵。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