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云悠游日期:2025-09-16人气:3
《瓶盖玩具》教案(通用3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从而体验“只有两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不一定相等”。
2、让学生体验公平游戏规则是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保证游戏的公平性。
活动重点:
体验受材料的影响“只有两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不一定相等”。
活动难点:
体验公平游戏规则是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
活动材料:
书上81页所需的瓶盖、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1”: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分析等方法理解了“小明小华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走”这个方法对两人来说的.公平的。
如果我们将“硬币”换成“瓶盖”,那么这个游戏对双方仍然公平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活动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实践活动1:81页
我用瓶盖设计了一个游戏:掷出瓶盖后,着地时盖面朝上,甲胜;着地时瓶盖面朝下,乙胜。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1、先让学生初步理解游戏规则。
2、猜想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生:我认为不公平,盖面比较重,容易着地,机率大一些。
3、再组织学生与同桌做20次掷瓶盖的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表见书上81页。
4、全班汇总游戏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盖面朝上”和盖面朝下”一般不是等可能的。因此,这个游戏对双方不公平的。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将“硬币”换成“瓶盖”,瓶盖不同于硬币,两面不全一样。)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选择,以保证游戏的公平性。看来有两种可能,如果不注意材料的选择,可能性不一定相同。
三、实践活动2:我们再来做另一个活动。(见81页)
1、理解游戏规则:
2、猜想游戏是否公平。
3、分析判断:由于两张牌上的和有3种可能:和为2、和为3、和为4。小于3的有一种可能,大于3的也有一种可能,所以这个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4、再通过实验验证上面的分析结果。
教案设计时的困惑:
(1)《教师参考书》上57页关于实践活动2的说明“由于两张牌上的和有3种可能:出现和等于3的有四种可能,小于3的有一种可能,大于3的也有一种可能,所以这个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其中“出现和等于3的有四种可能”这是为什么,本人不明白。希望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导。
(2)数学实践活动课与前面的课在教案设计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思路:
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公平游戏规则是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让学生通过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从而体验“只有两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不一定相等”。
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与他人交流,学生互相之间彼此增进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实践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要求:
1、利用废旧物棗各类瓶盖,进行粘贴组合,使其成为各种不同动物、人物等形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3、激发幼儿同情弱小、扶贫帮困的爱心。
教学准备:各类塑料瓶盖、色纸若干、剪刀、彩色笔、胶纸。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出示许多精制的玩具)
瞧!这些是什么?(玩具)这么多好玩又可爱的玩具都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有的小朋友买了新玩具,就把旧玩具扔到了一边不玩了。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很远的一些山区里,那里的小朋友却连玩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很穷,买不起玩具,多可怜呀!<br><p></p>小朋友们,你们听了之后觉得心里怎么样?(很难过很伤心)那我们该怎样去帮助他们,让那里的小朋友也能和我们一样,快快乐乐地玩玩具,做游戏呢?(幼儿自由讨论)
大家想的主意都很好!可以买玩具,做点心送给他们,但如果我们亲手做一些玩具的话,更能表达我们的心意,对不对?今天老师特意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平时你们随手丢弃的塑料瓶盖,要请大家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把这些废旧物品做成玩具,给山区的小朋友寄去呢?(能)那你准备做什么玩具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名做得又好又快的幼儿来为大家介绍制作的法。
三、教师总结。
1、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的办法真好。
2、我们可以取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盖,用胶纸将其中两个或三个瓶盖粘在一起。如果粘的部位不同,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动物或人物形象。
3、再在白纸上画出所需形象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翅膀、尾巴等<br><p></p>。然后剪下来粘在适当的位置,还可以画一些装饰物贴上。
4、做的时候要耐心,粘得牢一些。画的五官及装饰物的大小要根据瓶盖大小而定。左右对称。
四、幼儿再次尝试操作。
你们想不想再做一个玩具,比刚才那个做得更好。
1、幼儿再次操作。
2、提醒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形象,注意粘得要牢固一些。
3、画上去的五官大小适当,装饰物颜色要漂亮。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4、在巡视过程中,对于想象力丰富、制作细致有耐心的幼儿给予肯定。
五、玩瓶盖玩具。
小朋友今天都很认真,制作的玩具真漂亮、真有趣,山区的小朋友见了一定会喜欢的,现在我们去找邮局的叔叔帮我们把玩具给他们寄去吧!(活动结束出教室)。
设计意图
近段时间幼儿自由活动时,常看见几个幼儿将自制的洒水瓶(废弃的饮料瓶或矿泉水瓶)的瓶盖取下来在桌上摆来摆去,并引来许多小朋友的围观,还听见有人说:“我家也有好多瓶盖,明天我也带来玩――”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想到孩子们对那些废弃的瓶盖这么感兴趣。怎样抓住这一教育时机,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既让他们在玩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让他们逐渐懂得变废为宝呢?本着从生活中发掘教育素材的原则,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废旧材料瓶盖设计、粘贴自己喜欢的物品。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想象,创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回收使用废旧材料。
活动难点: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瓶盖画课件,瓶盖范画(摩天轮,轮船、蜗牛、钟表);
2、收集大小不同的瓶盖、双面胶、剪刀、皱纹纸、彩色卡纸(若干张)、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宝贝儿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看到许多废弃的物品,比如:一个牙膏盒、一个鸡蛋壳、一个破旧的轮胎、一张用坏了的'光盘……那你们发现身边还有哪些废弃的物品呢?(幼儿自由发言)是啊,这些废旧物品被我们随手扔进了垃圾桶,或被没有好习惯的人到处乱扔,污染了环境。其实呀,这些废旧物品作用大着咧!你们信不信呀?请看大屏幕。
二.欣赏课件,师逐步讲解,引出活动主题。
师激趣:哇!牙膏盒可以做小火车,鸡蛋壳可以拼贴小乌龟,废弃的光盘可以拼毛毛虫……太棒了!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不浪费资源,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和有意义的事情啊!今天,老师特地为你们带来了一样废旧物品,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瓶盖图片)我知道瓶盖儿的作用大着哩,可以变出好多好玩的东西,小宝贝儿,你们愿意去做吗?(愿意)是啊,老师也愿意。
三、欣赏范作,激发创作灵感,学习粘贴方法:
1、出示范画:我用瓶盖拼贴出了我喜欢的东西,大家看看是什么?它们都是怎样做成的呢?
2、幼儿欣赏作品,师适时讲解。
3、示范粘贴方法。师问:瓶盖怎么能够贴到卡纸上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学习粘贴瓶盖的方法,首先选自己喜欢的瓶盖和卡纸,在瓶盖背面粘上双面胶,揭掉双面胶的表皮纸,然后贴在卡纸自己喜欢的位置上。
4、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废弃了的瓶盖经过我们的小手加工会变得如此美丽,看了这么多的作品,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想)。宝贝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待会一定能用你们的巧巧手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瞧,桌子上老师早已给你们准备好了瓶盖和一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三、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1、带领幼儿参观、评价作品。(开火车)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的作品名称和设计意图。
3、将粘贴作品到指定的区域。
五、师总结:
今天,你们用废弃的瓶盖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大家都做的非常棒;同时,老师也希望我们每一位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去收集废弃的材料,制作出更多我们喜欢的东西。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玩到这儿吧!(谢谢小朋友,谢谢老师们)
活动反思
通过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能够利用废旧物再利用的材料让孩子们进行游戏,孩子们都非常的感兴趣,能够在老师互动中充分的激发想象力,废旧材料瓶盖设计、粘贴自己喜欢的物品。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上一篇:《喷刷画》教案(通用2篇)
下一篇:《神奇的靴子》教案(精选2篇)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