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奶糖甜滋滋日期:2025-09-11人气:2
放射科规章制度(精选9篇)
目录
1.放射科防护安全责任制度
2.放射科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3.放射科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4.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规章制度
5.放射科事故处理、应急处置规章制度
6.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前后健康检查制度
7.放射科环境场所防护设计及监测公示制度
放射科防护安全责任制度
1.严格遵守国家各级行政机构颁布的放射防护法规。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放射防护专业培训,考核合格领取《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2.进机房必须配带热释光剂量仪或放射报警器,每日开机前由当班技术员检查各连锁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机房温度和湿度。
3.严格遵守放疗设备的各项操作规程,在未完全熟悉操作技术前不允许上机操作,照射时操作人员要全神贯注。在发生紧急意外情况时立即停止照射,并给予妥善处置,做好记录,向上汇报。
4.放射物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对治疗设备、剂量仪表和放射防护设施进行定期保养,维修和测量。各类剂量仪应按规定送有关部门定期校验。
5.各类放疗设备在常规检查、维修状态时严禁使用,待维修人员确认设备正常后才能使用。
6.放疗医生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照射为原则,技术人员在执行照射前应认真核对治疗方案。
7.出现放射事故时,应立即停机及时组织检查并向有关领导报告。严禁隐瞒不报和私下处理。
8.为了保障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科内建立工作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
放射科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1.负责使用该设备的医技人员应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熟悉其规格及性能,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2.由放疗科主任技师和工程师根据该设备原始技术资料以及安装中为电源线路所增配的电源设备,拟定完整的《操作规程》。每班操作者均应熟悉《操作规程》的条令,.并严格遵守。
3.整个治疗过程期间应有两个技术人员同时负责机器操作。操作中应密切注意每道程序中应显示的指示灯、状态标志,以确认各个工作部件运转状态是否正常。
4.操作者应根据负责诊疗医师的治疗要求,正确选择个治疗参数和治疗视角,以保证病变部位得到最佳剂量值。
5.在整个开机过程中,操作者除坚守岗位外,还应严密观察控制台各参数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机,及时请维修人员检修,并记录在案。
6.机器使用完毕后,应按《操作规程》的工作步骤进行停机。每班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
放射科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1.全体放射工作人员上岗都必须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2.《放射工作人员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换发一次。超过2年未申请复核的,需重新办证。
3.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参加一次由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组织的放射防护培训。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4.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参加一次由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组织的健康检查。
5.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放射工作人员经常参加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兄弟单位的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7.放射工作人员要为病人热情服务。
8.放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放疗休假。
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规章制度
1.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放射工作人员调动时,个人剂量档案应随其转给调入单位,在其脱离放射工作后继续保存20年。
2.凡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必须佩戴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个人剂量计。并每月交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测读。
3.每月的测读结果应抄录在个人的剂量档案上,并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抄录在各自的《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4.进入放射工作控制区以及参加应急处置的`放射工作人员,除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外,还须佩戴报警式剂量仪。
5.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的3/10时,应在上级部门指导下查明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6.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时,除执行第5条规定外,还应对受照人员的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进行估算。
为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辐射安全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放射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治疗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查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放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设备。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查体,医院应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1、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3、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4、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5、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6、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7、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8、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9、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10、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11、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12、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13、X线摄影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1、建立疑难及误诊病例随访制度,指定临床科室住院医师成立随访小组,对有手术病理结果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并对照、分析、统计。
2、对有手术病理结果的病例,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并计算出每月的放射手术病理符合率。
3、以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对照,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作为统计结果。最后以符合病例数加基本符合病例数比总随访病例数,计算出手术病理符合率。
4、利用以上随访病例进行回顾性读片。读片一般一月一次,读片由指定随访的住院医师主读,科主任主持读片,科室全体诊断医生、进修医生、实习医生参加。
5、读片内容:进一步回顾原影像片,公布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误诊原因,提出今后阅片注意点。
6、读片内容、主读医生、读片时间及参加人员均需做书面记录及签名。
放射科防护安全责任制度。
1、严格遵守国家各级行政机构颁布的放射防护法规。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放射防护专业培训,考核合格领取《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2、进机房必须配带热释光剂量仪或放射报警器,每日开机前由当班技术员检查各连锁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机房温度和湿度。
3、严格遵守放疗设备的各项操作规程,在未完全熟悉操作技术前不允许上机操作,照射时操作人员要全神贯注。在发生紧急意外情况时立即停止照射,并给予妥善处置,做好记录,向上汇报。
4、放射物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对治疗设备、剂量仪表和放射防护设施进行定期保养,维修和测量。各类剂量仪应按规定送有关部门定期校验。
5、各类放疗设备在常规检查、维修状态时严禁使用,待维修人员确认设备正常后才能使用。
6、放疗医生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照射为原则,技术人员在执行照射前应认真核对治疗方案。
7、出现放射事故时,应立即停机及时组织检查并向有关领导报告。严禁隐瞒不报和私下处理。
8、为了保障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科内建立工作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
放射科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1、负责使用该设备的医技人员应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熟悉其规格及性能,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2、由放疗科主任技师和工程师根据该设备原始技术资料以及安装中为电源线路所增配的电源设备,拟定完整的《操作规程》。每班操作者均应熟悉《操作规程》的条令,并严格遵守。
3、整个治疗过程期间应有两个技术人员同时负责机器操作。操作中应密切注意每道程序中应显示的指示灯、状态标志,以确认各个工作部件运转状态是否正常。
4、操作者应根据负责诊疗医师的治疗要求,正确选择个治疗参数和治疗视角,以保证病变部位得到最佳剂量值。
5、在整个开机过程中,操作者除坚守岗位外,还应严密观察控制台各参数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机,及时请维修人员检修,并记录在案。
6、机器使用完毕后,应按《操作规程》的`工作步骤进行停机。每班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
放射科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1、全体放射工作人员上岗都必须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2、《放射工作人员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换发一次。超过2年未申请复核的,需重新办证。
3、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参加一次由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组织的放射防护培训。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4、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参加一次由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组织的健康检查。
5、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放射工作人员经常参加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兄弟单位的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7、放射工作人员要为病人热情服务。
8、放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放疗休假。
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规章制度。
1、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放射工作人员调动时,个人剂量档案应随其转给调入单位,在其脱离放射工作后继续保存20年。
2、凡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必须佩戴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个人剂量计。并每月交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测读。
3、每月的测读结果应抄录在个人的剂量档案上,并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抄录在各自的《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4、进入放射工作控制区以及参加应急处置的放射工作人员,除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外,还须佩戴报警式剂量仪。
5、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的3/10时,应在上级部门指导下查明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6、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时,除执行第5条规定外,还应对受照人员的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进行估算。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本科室的科学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制订以下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殊摄片和主要摄片,待观察片子后方可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特殊造影的病人,必须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4、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生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5、X线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由放射科登记、刻录光盘,统一保管。6、每天集体读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的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8、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要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查。
二、X线摄影室工作制度
1、每日上班后开机,开空调检查患者之前,先将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的状态下检查患者,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应记录。
2、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可科室,床号,住院摄片部位,检查号码是否正确,严防错号,重名重姓;应出去病人身上的金属物、膏药等物品,对检查又不明之处应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医师或技师,或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
3、摄影操作时,应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患者或怀疑脊椎骨折的患者应有临床医师陪同,协助移动患者和摆位,避免患者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4、患者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检查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
5、非本机器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6、保持机房内的整洁,下班前及时关机,关灯及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三、综合读片制度
1、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每天组织全科医生读片。
2、由值班医师事先准备挑选前一天中较为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科教意义的病片
3、读片时由值班医生汇报病例,作出初步印象,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各种影像馆和其他相关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
4、记录读片讨论结果。
四、放射科主任职责
1、在院级领导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并组织和实施本科工作计划,实行对常规X线、DR与特殊造影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4、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实施科主任领导下的常规X线、和特殊造影的综合读片制度,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投照质量。
5、经常和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6、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科学研究。
7、组织和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情况和设备使用与保养情况。严防差错事故,及时出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8、制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休假、参加学术活动及外出进修制度。
9、组织本科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
10、审签本科药品器材的请领与报销。
放射防护管理人员职责。
医院放射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在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负责对全院放射防护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并经常检查各种制度、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二、组织实施放射防护法规,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学习。
组织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教育。
三、会同上级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调整和处理放射事故,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四、负责本院放射人员的健康体检。
放射防护安全责任制度。
一、全体放射人员应自觉遵守防护规定,尽量缩短时间,增加距离,使用屏蔽,避免不必要的照射,降低照射剂量。
二、操作开机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铅帽、铅围裙、铅眼镜、铅手套等,照像时铅房门必须关闭。
三、在机房门口醒目处装挂电离辐射标志牌,并经常检查连锁装置功能是否正常,加强对机房外非有关人员防护管理工作。
四、积极开展放射剂量检测工作,包括个人剂量检测和工作环境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分析原因,及时改进防护措施。
五、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得佩带金属装饰品,如耳环,戒指,项链等。
六、尽量减少透视下的骨插管,骨折整复,示教,取异物等次数于时间,必要时采用点射,尽量减少暴光时间,控制个人受照剂量。
七、禁止滥用放射线,对孕妇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婴儿、儿童尽量避免使用。
八、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使放射部门建筑物的防护设 施符合规定要求。新建筑物一定要按规定设计、施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放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允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
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五、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放射卫生法规、标准,接受定期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和防护知识培训,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
二、放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业务技术,提高放射防护意识,工作时必须采取时间、距离防护措施,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掌握X线检查适应症,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三、放射工作人员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视野"进行工作。
四、X线检查中,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当受检者确需他人扶携时,除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还要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五、严格控制孕妇及婴幼儿的检查适应症。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孕妇的下腹部检查。
六、放射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X线机、工作指示灯等设备,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机房内严禁堆放与诊断无关的杂物。
七、有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射线装置使用、维护、监督监测等档案。
剂量监测规章制度。
一、凡在我院从事射线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参加个人剂量监测。
二、监测仪须戴在(工作服)左胸前,严禁随意打开、不戴。
三、工作结束时,不允许将剂量仪放置工作间,应远离工作场所,放置办公室。
四、不允许将剂量仪放置工作台进行大剂量长时间照射,也不允许工作时不佩带剂量仪,一经发现,从严处理。
五、保管好个人剂量仪。
射线安全装置定期检查与维护规章制度。
一、设备定期维护。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重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透视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
3、剂量检测:每年进行一次。
二、日常维护(每日进行)。
1、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
2、对于X线机开机前必先预热后才能工作。
3、每日工作完后,需清洗机器上的脏物和血迹等。
放射事故处理、应急处置规章制度。
一、射线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运行状态,并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关机,并组织病人、陪护人员及医务人员撤离现场。
二、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及专业维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事故严重者要向卫生、环保部门报告。
三、在排除故障及放射线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按规定加强个人防护。
四、排除故障后经严格测试,确保安全到位,并调到设备符合正常运行标准,方可使用。
1、入室处有专人管理,凡进入导管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及戴口罩。
2、注意保持室内整洁、安静、干燥,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消毒液,定期空气消毒。
3、患者入室应在清洁区更换推车。步行者应换鞋由患者通道进入手术室。
4、室内各种物品、药品要定量、定位放置,用后物归原处,药品定期检查。
5、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6、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详细登记,逐月统计。
1、按照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透视检查项目进行透视,遇到可疑病例应建议摄片检查。
2、根据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摄片检查部位决定摄片规格,并登记编号,认真、及时做好摄片和报告工作。
3、各种造影必须预约登记,发放《病人术前注意事项单》,写好摄片检查报告。
4、精神病人检查时,必须由家属或工作人员陪同,以防意外,不合作病人应经临床医生初步治疗,安静合作下检查。
5、建立各种位置投照条件,保证片子质量。
6、在科主任领导下读片,报告描述客观,字迹清楚,填写完整。结合临床定期检查影像与诊断报告质量。
7、遇到疑难病例请临床医生参与讨论,或送外院会诊。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8、图像资料统一保管,专人负责。借片需办理借片手续。
9、暗室保持整洁干燥不漏光。
10、装卸片子与冲洗均按暗室操作顺序进行。
11、保持片子不过期,不受潮,暗盒不污染,不发霉,及时更换药液。
12、发现差错事故及时讨论找出原因,并作好登记,提出改正措施。认真开展室间与室内质控工作。
13、下班前关闭所有机器,搞好机房、办公室卫生及环境卫生等。
14、未经科主任或院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为外来人员免费进行各种检查。
上一篇:酒店前台的规章制度(精选16篇)
下一篇:消防规章制度(精选23篇)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