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静月听风日期:2025-07-30人气:3
测量我们的身高(精选5篇)
一、活动目标: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二、活动准备: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三、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有的小朋友却说他,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目标:
1、在非式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能根据模式排序,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名称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准备:卡车若干、苹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种蔬菜、食品等、货架若干。
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小兔开了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可是超市里没有水果怎么办呢?(幼儿议论)请小朋友帮忙去运水果。
2、运水果时要仔细的看一看卡车上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二)尝试操作
每位幼儿自选一辆汽车装运水果。
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请幼儿把汽车开到停车场。
2、幼儿和老师一起验证
(1)看一看红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一个苹果一个生梨……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看一看绿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二个苹果二个生梨……是二个隔二个排的。
(3)比较
红汽车上的水果排队与绿汽车上的水果排队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找错)
小兔给物品排队,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请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然后补上去。
1、幼儿在货架上找错,找到了说一说,再补上去。
2、请幼儿找个朋友讲一讲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找到哪里错了?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五)迁移
出示ABC模式,让幼儿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下次在角落活动时再去试一试。
设计意图: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新《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统计作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分类、记数、比较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清晰直观的比较出多组物体的多少。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
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一、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
3、 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2、 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
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幼儿自由讨论比较谁是冠军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 幼儿再次倾听比赛过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 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和记录方法,并展示几种有代表性质的记录方法。
5、分析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比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测量我们的身高》
【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上一篇:大班数学超市购物(精选2篇)
下一篇:大班数学活动:二等分(精选2篇)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