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霆震九州日期:2025-07-07人气:2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精选4篇)
一、设计思路:
“水的溶解”是一个科学活动,是“有趣的水”这个主题中的内容。水是幼儿物体,幼儿对水很感兴趣。而水是幼儿感兴趣的物体,通过探索“水的溶解”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因此,预设了《水的溶解》这一科学活动。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内容,注重教学问题的提问有效性,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3、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并进行交流。
t:现在我请你们用调羹试试,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来?哪些不能取出来?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和黄沙放进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但是它们都能用调羹取出来。红糖咖啡粉放进水中,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盐和冰糖放进水中,虽然颜色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充分的搅拌最后看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调羹取不出来。
水宝宝把红糖、盐、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这些物质也溶在水中取不出来,还把水宝宝的颜色、味道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叫“溶解”。
石头、黄沙和芝麻油能取出来吗?
石头和油 ,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t: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五、活动自我反思: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设计活动时候,想给孩子们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点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六、活动点评:
教研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组人员的积极参加。从说课活动到第二研,组员们每次讨论都非常的积极,从中寻找问题,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效果也是非常的良好。
李佳老师在前面第一研的基础上上了第二研,活动中针对大家的意见,李佳老师也是做了一定的调整,将第一研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善。活动中,李佳老师将记录表进行了修改,提问也更加的简练。可以看出,经过大家对提问的推敲,提问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当然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活由于李老师的准备的教具中,各种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老师来“说”,这一点背离了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设计思路:
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带着问题边玩边思考,提高幼儿感受的有意性。但概念的形成还需经过概括和提炼。采用实验的方法突出水的特性,帮助幼儿概括归纳形成概念。
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既是为了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又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所以活动设计让幼儿从周围的实际生活开始,逐步过渡到通过语言交谈来了解。经过这样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幼儿可能获得许多关于水的直接和问题知识,同时也可激发幼儿探求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
幼儿对水的认识不会停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会不断深入,延伸活动正是在启蒙的基础上进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尤其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方向。
活动目标:
1、 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其对自然物的兴趣。
2、 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及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二只透明杯,小匙一把。
2、桌上备有:奶粉、黄沙、糖、盐、洗衣粉若干;沉浮材料若干。
3、教师备:大烧杯二只,搅拌棒,清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自由玩水活动感受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我是猫博士,今天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我还带来了一为小客人。”(出示水)“它是谁”?
1、 出示空杯子和放有奶粉的杯子。
“我分别往这两个杯子里灌满水,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休息会儿。”
2、教师往两个杯子里放弹子。
(1)你能数出每个杯子里放了几颗弹子?
(2)水底的东西能看见吗?为什么?
(3)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放在水中的物体能看清楚;牛奶是白色的、浑浊的,所以我们看不清牛奶中的物体,就不知道它里面有几颗弹子。
(4)倒掉牛奶数弹子。
“我们把牛奶倒掉以后就知道了。”
3、抓水比赛:让幼儿用抓水的方式往瓶子里灌水。
(1)“脸盆里有什么?”
(2)“请大家把脸盆里的水放到你的空杯子里。但是不能用任何工具,而是用你的手来抓。试试看!”
(3)“这种方法行不行?为什么?”
(4)“如果要使瓶子里灌满水应该怎么办?”
二、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玩水,从而感知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请你们掀开小篓,把小篓里的东西都放进脸盆里,并且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
三、提供多种多样的实验用品,幼儿通过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猫博士最近又做了一个小实验,叫‘溶解的秘密’。发现了下个挺怪的现象,请小朋友也来试试,好吗?”
1、“猫博士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实验用品,但每组的实验用品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一来认识一下。”
2、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桌上的实验用品。
“你的桌上有哪些实验用品? ”(我的桌上有半杯清水、一把小匙、几块方糖……)
3、提醒幼儿今天的实验品不可以尝。
“今天猫博士为你们准备的实验品是不能尝的。请朋友用小匙取一点实验品放入你的半杯清水中,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4、幼儿尝试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5、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水的颜色及实验物在水中的变化。
6、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组织语言说出实验结果,使其获得尝试的喜悦。
7、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高要求,要求能把实验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现象进行对比。
8、实验结果汇报。
(1)“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糖放在水中,不见了。黄沙放在水中,沉在水底)
(2)“哪些物品会在水中不见了?”(奶粉、盐、糖)
(3)小结:奶粉、盐、糖放入水中会不见了,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
(4)哪些物品不会溶解于水呢?
(5)教师做黄沙在水中的实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的变化来辨别黄沙是否溶解于水。
9、发展思维。
(1) 还有哪些东西溶解于水? (冰、味精……)
(2) 还有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于水?(石头、木头、塑料……)
四、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水的各种用途。
1、 哪些地方有水呢?(如厕所里有水,厨房里有水,茶桶里有水……。)
2、 水有什么用途呢?
3、 和小朋友讨论一下,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水,为什么?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
4、 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节约用水?
五、通过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探索关于水的其他知识。
水的秘密可多啦!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能沉下去,有的东西在水中能浮上来。有的东西在水中能溶解,有的东西在水中却不能溶解。它还有其他的本领呢!瞧,冬天它变成了什么?水壶里的水烧开时,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每天都要用掉许多的水,那么地球上的水会不会被我们用光呢?我们下次再来讨论,好吗?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游戏、感知小的特性。
2、了解小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二、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2、游戏材料准备:容器、盐、糖、水车若干、酒精灯。
三、活动进行
1、以猜谜语形式猜“水”
2、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水?(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3、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水和玩具,请小朋友做个实验,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发生的变化,不浪费水。
4、分5个小组游戏,幼儿自选一组参加。
1》水的三态组:“你们把冰加热后发现什么了?”
2》溶解组:“把盐、糖放进水里搅拌后,它怎么不见了?”
3》沉浮组:“把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现象?”
4》流动组:“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
5》冲力组:“为什么把水浇在水车上,它就会转?”
5、1》“唉,小朋友,到这组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发现了什么?”请全班小朋友一起观
察冰溶化的现象,并请一个小朋友讲述他们的发现:
加热 加热
冰——水——水蒸汽
提问:a、把水蒸汽变成冰应该怎么办?
b、夏天时,下了一场大雨,地上都湿了,为什么太阳出来,地上的水就干了?
(启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溶解组小朋友讲解:把盐、糖、沙子放在水里,搅拌后,盐和糖溶解在水里了,沙子没
有溶解,说明水能溶解某些东西,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3》沉浮组小朋友讲解:各种东西放在水里后,有的东西沉下去了,有些东西浮在水面上,
说明水有浮力。
4》流动组的小朋友讲解:用小篮子舀不起水,说明水是流动的。
5》水的冲力组:水倒在水车上,水车转了,说明水有冲力,有力量。 通过以上幼儿亲手
实验、观察、讲述培养了幼儿动手实验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及分析,讲述能力等。
6、“水有冲力,能发电,水还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说出水的其它用途,培养
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7、“水这么有用,那小朋友用水时应该怎样?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从幼儿的实验说出水的用途中自己能悟到这个道理。)
四、结束活动
幼儿一起收玩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及独立性的能力及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
2、激发幼儿乐于亲近水,接触水,热爱干净水环境的美好愿望。并能关注周围的水环境。
3、鼓励幼儿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积极参加节约用水活动。
4、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 教学难点: 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表明水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
2.小水滴图片,一杯水。
3.水污染图片,故事《鱼儿哭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我们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为好朋友吗?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交流)
二、活动进行
1.认识水,了解水。
(1)出示一杯水
请幼儿喝一下,说说水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水的状态(无色,无味,的液体)
(2)水是从那里来的呀?
(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水从地下来,地球上储存的水是有限的
2.感受水的作用
(1)水能为我做什么呢?
幼儿回答(洗衣,做饭,每天喝水,小树要喝水)
教师引导:生活中离不开水,人每天必须要喝水
(2)讨论没有水会怎样呢?
幼儿自由讨论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观看图片 (局部地方缺水造成干旱……)
听故事《鱼儿哭了》
幼儿说出“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小结: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
怎样做到节约用水呢?(自由交流)
三、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鱼儿水中游。
制作“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小百科:
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正负离子,导电性增强。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