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古诗手抄报黑板报教学设计学习计划国学经典生活常识

开国大典(精选16篇)

作者:管理员日期:2024-12-18人气:5

导读:开国大典(精选16篇)开国大典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

开国大典(精选16篇)

开国大典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  乐声  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开国大典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    )   檐(    )   钮(    )   泽(    )   宣(    )

  胁(    )   瞻(    )   扭(    )   择(    )   喧(    )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中国”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    )   檐(    )   钮(    )   泽(    )   宣(    )

  胁(    )   瞻(    )   扭(    )   择(    )   喧(    )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中国”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3)随机学习重点句。

  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板块二: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板块三:群众游行。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4)

  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四)迁移运用,学写场面。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画线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  乐声  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篇6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 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 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    )   檐(    )   钮(    )   泽(    )   宣(    )

  胁(    )   瞻(    )   扭(    )   择(    )   喧(    )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中国”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 篇8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 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 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 篇9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 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 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画线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  乐声  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 乐声 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篇12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3、提出自学要求: %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