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工作计划职场指南调研报告个人简历述职报告工作方案活动方案

胸怀一团“火” 后勤变先行——40多年支农工作的回顾

作者:顾玖笙日期:2024-07-01人气:41

导读:胸怀一团“火”后勤变先行——40多年支农工作的回顾我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基本上在财贸战线工作。40多个春秋,心里总是装着一个“农”字,对支农工作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人民的信任、党组织的重托,感到责任的重大,暗自下定决心,千方百计为作好支农工作服务。1952年,我

胸怀一团“火”后勤变先行

——40多年支农工作的回顾

我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基本上在财贸战线工作。40多个春秋,心里总是装着一个“农”字,对支农工作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人民的信任、党组织的重托,感到责任的重大,暗自下定决心,千方百计为作好支农工作服务。

1952年,我参加工作,就在廉桥区供销社,尔后分配到界岭供销社当营业员,后来任供销社经理、廉桥区供销社生资站长、业务股长、副主任。1958年,担任仙槎桥人民公社副社长,仍然分工抓多种经营和财贸。虽然在青山公社搞过一副书记抓全面工作,依然战斗在农业第一线。1962年又调全省23个基点供销社之一的廉桥区供销社任党支部一副书记,负责全面工作。1966年,调仙槎桥区供销社负责全面工作。六十年代末期,调县药材公司、农副土产公司。任党支部书记、主任,1971年调县购销服务站(商业局和供销社的前身)任副主任,以后任商业局副局长、局长、财委副主任、政府办副主任(仍分管财贸)、财委党组书记、县人大副主任等。在40多年的时间内,我心里始终装着一个“农”字,为支援农业生产的发展服务,作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一、立足本职,以支农为己任

我生长在农村,出身在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民家庭,对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参加工作后,做的是后勤保障工作,总将为农业生产服务视为乐事,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1953年,在界岭供销社当营业员,不久就担任了界岭供销社经理,我主动承担送支农物资下乡的任务。当时正值土地改革之后,农民从地主手里分得了田地,为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我们就组织专业货郎担和临时货郎担,把支农物资送到农民手里。我们有时夜以继日挑着一担担生产生活所需的资料送到了全乡20多个村,每一个庭院和山头,连田间小道都踏是了我们的脚印,洒下了我们的汗水。人们群众看到我不畏严寒酷暑、日晒雨淋,每天穿着一双草鞋,挑着农民急需的物资,心里感动不已,端茶送水,拿凳看坐,有的还炒瓜子花生、水果装进我的袋子。我坚持不要,他们就放进了我送货的箩筐之内。我们与界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些院落,恶狗容易伤人。一看到我,不管在院内的人,还是在田间劳动的人,都主动放下手里的农活,走上来接过我的担子,让我走在前面。被群众称为“送货经理”。调任廉桥区供销社生资站站长、业务股长、副主任时,下到各乡供销社检查督促工作,要求供销部门的干部坚持把支农工作列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时刻不忘这个根本。在全区开展的评比竞赛活动中,将支农工作的好坏,列为主要内容。乃至以后,我担任县购销服务站副主任,在宋亦浩主任和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更坚定了商业供销部门要牢固树立以支农为中心的信心。就是以后,我担任县商业局长、财委党组书记,在年度的岗位责任制和评比竞赛活动中,也将支农列入重要内容。不管在年初签订责任状的动员大会,还是在年终检查验收的总结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千方百计支援农业生产的发展。只要对农民、对农业生产有利,要不惜千言万语,不怕千辛万苦组织好支农物资的供应,急农业之所急,想农业之所想。在农忙季节,要求全县供销部门组织货郎担下乡送货到庭院山头和田间,并反复强调这是我们支农的具体任务。廉桥是黄花菜的主要产区之一,需要筛子和搭子。每年冬春,千军万马战山河,需要锄头、耙头、岩斧、扁担。农事季节需要划行器等。我们在廉桥区率先办起了中小农具加工厂,保障各项生产物资的供应。廉桥区供销社1958年被评为全国供销总社支农先进单位,六十年代中期,又被省、地、县评为支农工作先进单位。乃至以后,我调仙槎桥区供销社任一副书记负责全面工作,还是把支农工作作为中心任务多次得到县里的好评。县购销服务站副主任、商业局长、财委党组书记时,反复强调商业供销部门,坚持搞好支农物资楠竹、棕树等生产基地建设,办好中小型农具加工厂,办好土农药,土化肥生产点。1975年全县办有土农药生产点1700个,年产量6万担,保证了每亩农田10斤以上,硫磺厂14个,做到了自结有余,还支援了新邵、邵阳等县。

二、支农服务,排除一切困难

要做好支农工作,在过去的年代,特别是化肥、农药紧缺的年代里,可以说如同抗战时期的支前工作一样,难度的确很大。

1.寻找支农工作的焦点,解决焦点中的难点。我记得,XXX农业生产的发展,除了科学技术之外,焦点问题是农药和肥料的供应。缺少肥料,农药怎么办?在当时的条件下,就只有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兴办土肥料、土农药,我经历了大办土肥料和土农药的过程,通过串南撞北,参观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在1975年以前,全县在6000多个生产队办起土化肥厂,1700多个土农药厂,14个硫磺厂,年产土化肥54万担,土农药6万担,亩平分别达到80斤、10斤。

2.保障支农物资供应难度更大。要兴办土化肥厂、土农药厂的确不易,而要购进“洋”化肥、“洋”农药,难度更大。①外出求援难。70年代初、中期,国内办起了化肥厂,省内的湘江氮肥厂也投入了生产。而到了1975年、1976年,计划内分配我县的尿素没有,农药也没有。我就下定了决心,带头到全国各地去寻找。县商业局系统组织十多名精兵强将,到各地去采购化肥、农药和草子种。大家不但没有为补助少、开销大、亏损多而吐出半点怨言,而且迎难受命欣然踏上了征途。一趟归来,运回180吨666粉剂和水剂农药。一算出差费,每个人却亏了80-100元,相当一个人两、三月的工资。但大家都无怨无悔。现在回顾,在这段征途中的艰苦磨难,只可想而不堪言。露宿火车站候客厅,自来水解渴,面包充饥,低三下四求人,真可写下一部啼笑难缘。在北方时,多亏有那些在当地工作的XXX籍家乡人鼎力相助,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②省内湘氮、资氮守运氨水,也是苦不堪言。湘氮资氮投产后,分配我县的尿素数字微乎其微,只有氨水,可以机动,我们就利用“机动”两字大作文章。为了争取氨水指标,每年四、五次到厂里去慰问采购人员,每次都到现场坐阵指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湘氮的易家湾,我们XXX人,常驻和临时居驻的不下百人,每天运回的氨水不少于百吨。廉桥供销社一个采购员,为了从湘氮得到化肥指标,亲自帮供销科长做煤球,搬运煤球上三楼。科长的岳母死了,一家人都害怕,他就弄几张报纸在他宿舍的阳台上睡觉,陪伴他们。此事感动了科长,购进了肥料。1977年,棠下桥供销社从河南采购了一批化肥回来,由于车皮紧张,压在汩罗站。我与供销社党支部书记容明伦找到长沙铁路局一个干部,磨破了嘴皮,才及时运回了16个车皮的碳氨,解决了抢插晚稻的燃眉之急。大家都记得,毛荷殿的一个干部就是在湘氨抢运氨水中身体受损,大病一场,差点命丧黄泉。我曾在装运场地守过,饱尝了喷放氨水对人们身体的危害。常驻的人员都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一放氨水,就躲进了在放氨水旁边的大铁桶内。初去乍到之人,没有预备,被放氨水的毒气冲击,强壮的人都要身体受损,体质较弱的人员就要大病。③分配了指标,抓住时间运回也同样困难。1976年,地委分配我县冷水江碱厂氯化氨计划指标120吨。我县采购员拿着计划分配单到厂里供销科办理手续,得到的答复是:我厂要全面检修,时间半个月左右,分配指标要到八月底或九月初提货。如果在立秋前这批肥料运不回,就要影响一万多亩农田抢插晚稻的底肥。扣减其他地方底肥基数不好,分配这批肥料的社队,没有这批肥料作底肥更不好,我们只得绕着弯子,先找到了冷水江革委会的一个领导(原在XXX工作),由他陪同又找到了碱厂的党委书记王秉范(南下时邵阳七区区委书记),才按时运回了这批计划内的肥料,保证了抢插晚稻的肥料需要。

三、持之以恒,为支农工作尽职

在40多个春秋岁月里,我由一个供销社营业员,当上了县人大副主任。岁月沧桑,无改初衷,持之以恒,一直以支农为乐,以作好后勤保障工作为荣。

一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扩大支农范畴。50年代初期,我们将支农工作,尽局限于送货下乡。尔后,则针对农事的安排,农忙季节,农民急需解决的物资供应,由供销社组织生产加工,保证不误农时,不违农事。70年代初、中期,全县就办有铁木竹制加工厂89个,组织2000多个农村五匠,加工生产锄、耙头、铁耙,划行器、灰船、水车、风车、粪箕等生产,1977年全县共生产中小农具174.7610万件,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对化肥、农药、农机具、耕牛供应,都是逐年增加。1981年全县供应化肥185.7477万担,农药6.1638万担,农机具2152台,耕牛1603头。我们还主动上门向农口部门的专家和领导请教,请农口部门的技术人员给我们上技术课,讲授氮、钾肥配合施肥的配方。1977年我们通过各条渠道购回磷肥37.7664万担,钾肥3812担,复合肥1833担,饼肥8668担,保证了各类化肥的供应。

二是知人善用,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支农班子。如何将支农工作落到实处,光有领导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支农队伍。所以我在担任购销服务站、商业局、财办主要负责人期间,时时处处注意发现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让他们能热心地为支农工作服好务。例如肖某,业务熟,工作能力强,就将其调进商业局专抓支农工作。赵某、容某都是热衷于支农工作的基层供销部门负责人,我就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调往县生资部门负责。在他们负责期间,XXX生资公司一直被评为省地县支农先进单位。当时,XXX的支农的人员

多达上百人。由于他们的积极工作,各项支农工作做得非常扎实,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是亲自试点,探索支农规律。我从春耕生产,中耕追肥,抢收抢种,到秋冬种,冬修水利,围绕农事季节的农活安排,亲自试点,探索支农工作新思路。1966年,我针对农村竹器、箩索供应紧张的状况,在春节后,亲自到仙槎桥公社丰实大队搞好多种经营试点,从河南请进技术人员指导,并进行了楠竹和棕树的生产试验。76年代初,我深入杨桥公社大圹大队搞点,摸索施用氨水做晚稻底肥的试验。76年全县中小农具供应紧张,我带工作组深入团山公社供销社蹲点,组织五匠、加工铁木竹制农具。编制粪箕原料紧缺,我同篾匠一起商讨,采取收废利旧,将旧粪箕棋框子收回重用,这一经验推广到全县,这一年共收回旧粪箕框子70万个,既降低了成本,满足了需要,又缓解了楠竹供不应求的矛盾,又组织五匠下乡,修理农具三十五万多件。为了探索整个农事季节的支农,还搞了胶水接木、胶水接铁、胶水接磁的试点,推广全县。1979年冬,县委分配我在农村蹲点,我又带领7个人的工作组,深入高楼公社新吾大队带着支农任务搞农业点,从备耕、浸种育秧、早插、中耕追肥、防洪抗旱、双抢、秋冬种、冬修水利,我一直战斗在点上,探索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当年春节过后,为了早稻秧苗能赶上季节,我冒着严寒下雪水作秧田,带动了全大队搞好早稻秧田的准备工作,早插赶上了季节。工作组分工由曾超同志抓县城机关大粪的收集,短短一、二十天时间,就找到了二、三百担大粪,送到了点上。根据农作物各个生长期对肥料的需要,将氮、磷、钾、复合肥等分期分批送到,保证了点上各个时期的用肥需要。备耕备种阶段,气候比较寒冷,容易感冒,我们就及时送去预防感冒的药品。农民燃料困难,就把煤炭送到每组。抗旱保水季节,为了看守渠道放水,我与工作队员几个昼夜没有休息,一身都被蚊虫咬成了肿块。农忙季节双抢紧张阶段,我们组织县商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帮助早插和双抢。那年新吾大队夺取了农业大丰收,被评为先进大队,高楼公社召开了现场会。

四十多个春秋,我在商业供销、财贸部门将毕生精力倾注在支农工作上,作出的一点点成绩,省地县市商业系统,曾多次组织地市县商业局长和有关人员,采取流动现场会议的形式,到我县指导参观,肯定了我县商业系统支农工作的成功经验,被上级评为支农先进集体。作为我个人不过是作了现买现卖,送货下乡,找米下锅的工作,为支农工作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却由一个售货员当上了县人大副主任,且不断受到嘉奖。享此殊荣,确感难当。

作者原系县人大副主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XXX党史资料集(一期)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