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八十 州郡十
作者:後來旳皒門日期:2024-05-07人气:17
导读:卷一百八十 州郡十 古兖州(今置郡府十 县七十一) 灵昌(滑)七县(白马 酸枣 胙城 灵昌 韦城 卫南 匡城) 濮阳(濮)五县(鄄城 雷泽 临濮 范 濮阳) 济阳(济)五县(卢 平阴 阳穀 东阿 长清) 魏郡(魏)十县(贵乡 元城 馆陶 临黄 莘 魏 顿丘 昌
卷一百八十 州郡十
古兖州(今置郡府十 县七十一)
灵昌(滑)七县(白马 酸枣 胙城 灵昌 韦城 卫南 匡城)
濮阳(濮)五县(鄄城 雷泽 临濮 范 濮阳)
济阳(济)五县(卢 平阴 阳穀 东阿 长清)
魏郡(魏)十县(贵乡 元城 馆陶 临黄 莘 魏 顿丘 昌乐 朝城 冠氏)
博平(博)六县(聊城 博平 高唐 清平 堂邑 武水)
东平(郓)五县(须昌 钜野 寿张 郓城 宿城)
平原(德)七县(安德 安陵 平原 蓚 平昌 将陵 长河)
乐安(棣)五县(厌次 滳河 阳信 渤海 蒲台)
景城(沧)十二县(清池 长芦 乐陵 盐山 景城 弓高 饶安 南皮 东光 临津 鲁城 无棣)
清河(贝)九县(清河 清阳 武城 漳南 临清 经城 夏津 宗城 历亭)
古青州(今置郡府七 县三十二)
北海(青)七县(益都 北海 临淄 寿光 千乘 博昌 临朐)
济南(齐)八县(历城 临济 章丘 丰齐 禹城 临邑 全节 亭山)
淄川(淄)五县(淄川 长山 邹平 高苑 济阳)
高密(密)四县(诸城 莒 高密 安丘)
东莱(莱)四县(掖 胶水 即墨 昌阳)
东牟(登)四县(蓬莱 文登 黄 牟平)
安东府
古徐州(今置郡府五 县三十三)
彭城(徐)七县(彭城 沛 蕲 滕 萧 丰 符离)
临淮(泗)六县(临淮 宿迁 下邳 涟水 虹 徐城)
鲁郡(兖)十一县(瑕丘 金乡 任城 邹 曲阜 泗水 乾封 方与 中都 龚丘 莱芜)
东海(海)四县(朐山 东海 沭阳 怀仁)
琅琊(沂)五县(临沂 沂水 承 费 新太)
古兖州
禹贡曰:"济河惟兖州,(东南据济水,西北距河也。济水及河,并具注序目篇。)九河既道,(河水分为九,各从其道也。九河已具注序目。)雷夏既泽,雍沮会同。(雷夏,泽名,在今濮阳郡雷泽县。言此泽还复其故,而雍沮二水同会其中也。沮音千余反。)厥土黑坟,(色黑而坟起也。)其草繇,其木条。(繇,悦茂也。条,条畅也。繇音遥。)浮于济漯,达于河。"(浮,以舟渡也。济水已具注序目篇。漯水在汉水之东郡东武阳县,今魏郡莘县有东武阳城,无此水矣。因水入水曰达。漯音他合反。)舜置十二牧,兖其一也。周礼职方曰:"河东曰兖州。其山岱,(泰山,今鲁郡界。)薮曰大野,(一名钜野泽,在今东平郡钜野县。)川曰河、泲,{穴浸,中"又改巾"}曰卢、濰。(卢水在济阳郡卢县。濰水在今高密郡莒县。与禹贡不同。濰音维。)其利蒲、鱼。人二男三女。畜宜六扰,(六扰,六畜。)穀宜四种。"(黍、稷、稻、麦。)盖以兖水为名。又兖之为言端也,信也。端言阳精端端,故其气纤杀也。其在天文,营室、东壁则卫之分野,(汉之东郡及魏郡之黎阳,皆其分野。今灵昌、濮阳之西北境,济阳之西北境,博平之西南境,皆是。)兼得魏、宋、齐、赵之交。(汉之酸枣县,今灵昌之西境,宜属魏。汉之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今东平及濮阳之东南境,皆宜属宋。汉之泰山,渤海之高乐、高城、重合、阳信,平原,今济阳之东南境,平原、乐安、景城之南境,博平之东境,皆宜属齐。汉之信都、清河、渤海郡,南至浮水,今清河,博平之北境,景城之北境,皆宜属赵。)秦平天下,置郡,此为东郡,(今灵昌、濮阳、济阳、魏郡、博平皆是。)砀郡之东北境,(今东平郡。)齐郡之北境,(今平原、乐安郡。)钜鹿、上谷二郡之东境。(今清河、景城郡是。)汉武置十三州,此为兖州。(领郡国八。)后汉并因前代。(理昌邑,今鲁郡金乡县也。)魏晋亦置兖州,(领郡国八,理廪丘,今濮阳郡雷泽县。)永嘉之后,陷於石勒。宋武平河南,又得其地,置兖州。(领郡六,初理滑台,后理瑕丘。滑台,今灵昌郡。瑕丘,今鲁郡县。自二汉以后立兖州,非悉是古州疆域,所领郡国,东境兼入青州之地,西境则入荆河州之地。)宋末,其地入后魏,自后分割不可详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河南道。(灵昌、濮阳、济阳、东平等郡皆是也。河北道,清河、魏郡、博平、平原、乐安、景城等郡是也。)
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