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古诗手抄报黑板报教学设计学习计划国学经典生活常识

《辽史》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作者:余辜日期:2024-04-20人气:11

导读: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南面上   契丹国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王封,玄宗置经略使,始有唐官爵矣。其后习闻河北蕃镇受唐官名,于是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施于部族。太祖因之。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枢密使。明年,世宗以高勋为南院枢密,则枢

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南面上

  契丹国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王封,玄宗置经略使,始有唐官爵矣。其后习闻河北蕃镇受唐官名,于是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施于部族。太祖因之。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枢密使。明年,世宗以高勋为南院枢密,则枢密之设,盖自太宗入汴始矣。天禄四年,建政事省。于是南面官僚可得而书。其始,汉人枢密院兼尚书省,吏、兵、刑有承旨,户、工有主事,中书省兼礼部,别有户部使司。以营州之地加幽、冀之半,用是适足矣。中叶弥文,耶律杨六为太傅,知有三师矣。忽古质为太尉,知有三公矣。斡古得为常侍,刘泾为礼部尚书,知有门下、尚书省矣。库部、虞部、仓部员外出使,则知备郎官列宿之员。室昉监修,则知国史有院。程翥舍人,则知起居有注。邢抱朴承旨,王言敷学士,则知有翰林内制。张干政事舍人,则知有中书外制。大理、司农有卿,国子、少府有监,九卿、列监见矣。金吾、千牛有大将,十六列卫见矣。太子上有师保,下有府率,东宫备官也。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咸在方州,如唐制也。凡唐官可考见者,列具于篇;无征者不书。

  南面朝宫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诚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

  三师府,本名三公,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故称三师。

  太师。穆宗应历三年见太师唐骨德。

  太傅。太宗会同元年命冯道守太傅。

  太保。会同元年刘昫守太保。

  少师。《耶律资忠传》见少师萧把哥。

  少傅

  少保

  掌印。耶律乙辛,重熙中掌太保印。

  三公府。先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后汉更名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唐太尉、司徒、司空。又名三司。

  太尉。太宗天显十一年见太尉赵思温。

  司徒。世宗天禄元年见司徒划设。

  司空。圣宗统和三十年见司空邢抱质。

  汉人枢密院。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密院,后改用士人。晋天福中废,开运元年复置。太祖初有汉儿司,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太宗入汴,因晋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初兼尚书省。

  枢密使。太宗大同元年见枢密使李崧。

  知枢密使事

  知枢密院事

  枢密副使。杨遵勖,咸雍中为枢密副使。

  同知枢密院事。圣宗太平六年见同知枢密院事耶律迷离已。

  知枢密院副使事。杨皙,兴宗重熙十二年知枢密院副使事。

  枢密直学士。圣宗统和二年见枢密直学士郭嘏。

  枢密都承旨。圣宗开泰九年见枢密都承旨韩绍芳。

  枢密副承旨。杨遵勖,重熙中为枢密副承旨。

  吏房承旨

  兵刑房承旨

  户房主事

  厅房即工部主事

  中书省。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世宗天禄四年建政事省,兴宗重熙十三年改中书省。

  中书令。韩延徽,太祖时为政事令;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会同五年又见政事令赵延寿。

  大丞相。太宗大同元年见大丞相赵延寿。

  左丞相。圣宗太平四年见左丞相张俭。

  右丞相。圣宗开泰元年见右丞相马保忠。

  知中书省事。萧孝友,兴宗重熙十年知中书省事。

  中书侍郎。韩资让,寿隆初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加王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太宗

  大同元年见平章事张砺。

  参知政事。圣宗统和十二年见参知政事邢抱朴。

  堂后官。太平二年见堂后官张克恭。

  主事。

  守当官。并见耶律俨《建官制度》。

  令史。耶律俨,道宗咸雍三年为中书省令史。

  中书舍人院。

  中书舍人。室昉,景宗保宁间为政事舍人;道宗咸雍三年见中书舍人马铉。

  右谏院。

  右谏议大夫。圣宗统和七年见谏议大夫马得臣。

  右补阙

  右拾遗。刘景,穆宗应历初为右拾遗。

  门下省4页,当前第11234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