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工作计划职场指南调研报告个人简历述职报告工作方案活动方案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精选3篇)

作者:灵刃破万军日期:2025-10-16人气:10

导读: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精选3篇)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篇1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和目标,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创建村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任务分解方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精选3篇)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篇1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和目标,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创建村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任务分解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范围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二、创建标准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三、准入条件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四、创建名额

  20xx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五、奖励标准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六、创建步骤

  (一)宣传动员。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xx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篇2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社会的突出矛盾,特别是我县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农业小散弱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突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我县“两乡五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总体要求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关于《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为统领,以“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为总要求,支持市委、市政府的“五小企业”创新创业计划(“群星灿烂”育苗计划),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农民创新创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小手工、小作坊、小制造、小加工、小食品等小微企业从家庭院落走进创业基地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一)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包抓“五个十”重点工程工作机制,我局包联的.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目前正在建设当中,争取x年5月1日投入使用,x年年底通过市级认定,x年通过省级认定。

  (二)以“五小企业”创新创业计划(“群星灿烂”育苗计划)为抓手,重点打造以绿色小食品企业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区。

  三、发展措施

  (一)“双创基地”建设努力推进,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1、20xx年主要发展措施:陈村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总体规划面积1136亩,采用“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一期规划300余亩;二期规划800余亩。现已完成义乌众莱日用品有限公司和瑞来石艺厂房、加工车间的建设并已投入使用,目前“双创基地”的6个标准化厂房已顺利封顶,工人开始做窗户、包边,周边道路也正在铺设当中,争取今年“五一”前后投入使用,x年年底通过市级认定的“双创基地”。

  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通过招商引资与浙江商户的四家企业、江苏晨航一户签订入驻协议。目前众莱日用品、瑞来石艺已入驻双创基地,通过对全县符合条件有可能入驻的20余家企业对接、洽谈、协商,目前6家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红星彩印、九公鞋业、叶绿钙茶、华联广泰、天洋木门、蓝辉印务)。针对技术人员短缺和企业“用工荒”问题,我们利用近30天时间在绛县、闻喜、翼城、曲沃四个县城、主要乡镇、村张贴公告和电视台循环播放广告;在绛县朋友圈、运城掌上生活、山西蒲剧、运城吃货四个平台发布广告;在绛县电影院广场现场招聘等方式,为23家企业储备用工和技术人才。

  2、“十三五”期间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其余的5个厂房和集展厅、会议室、培训中心、接待室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及水、电、气、网络等工程努力推进,争取x年年底通过省级认定的“双创基地”。

  (二)培育孵化更多“五小企业”,鼓励大批农民创业。

  1、大力发展绿色小食品企业。我县的食品加工企业以山楂、樱桃为主,通过“双创”活动和“互联网+”模式,全力打造绿色小食品加工特色品牌,通过特色品牌辐带动,强化产业集中度,使之形成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集群上下游链条拉动,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以山西新鑫食品有限公司、绛县佳维蜜饯厂、山西福客多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金绛食品有限公司、绛县益弘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山西康园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基础,打造我县以绿色小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x年争取孵化绿色小食品36户,到“十三五”末,绛县小食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展绿色小食品加工企业80户,把我县食品资源优势和历史名品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2、大力发展传统小工艺企业。我县传统小工艺术品以石雕、木雕、根雕、剪纸、核桃加工等传统制作产业群体,以山西瑞来工艺品有限公司、山西承岳工艺品有限公司、山西晋雕红晋式家具有限公司以及绛县九公按摩鞋厂等企业为基础,打造传统小工艺企业基地。通过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基础,形成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体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大放异彩。

  3、大力发展精细小制造企业。围绕产业链配套要求,发展工匠精神,立足我县精细小制造潜在优势,优化要素配置,全力打造专业化生产基地。x年我们要学习借鉴义乌小五金的发展模式,到“十三五”末,使我县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细小制作闯出品牌、占领市场。

  4、大力发展名优小作坊企业。我县家庭式小作坊具有历史文化积淀优势,目前,企业星罗棋布、遍布城乡,产品种类齐全、工艺考究、制作精细,如我县的乳白羊汤、小车牛肉、石磨面粉、郝庄粉条、王平面皮以及乔寺饼子等。我们要对这些新型家庭式小作坊企业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x年争取发展名优小作坊40户,到“十三五”末发展500户左右,让新型名优小作坊成为振兴乡村战略一道“亮丽”的风景。

  5、大力发展新兴小电商为主的服务型企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市场登台亮相悄然兴起,通过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领域有效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解决存量农产品销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鼓励农民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x年争取发展新兴小电商48户,到“十三五”末,发展新兴小电商为主的服务型企业200户,使这一新兴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亮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篇3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