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古诗手抄报黑板报教学设计学习计划国学经典生活常识

《老子校释》第四十章

作者:恋梦红尘日期:2024-04-09人气:10

导读: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謙之案:碑本“昔之得一者”止“有生於無”句為一章。嚴遵本與上章相連,同此石。又宋趙志堅疏義“反”作“返”。又案“反”,復也,此易義也。易復彖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雜卦傳曰:“復,反也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謙之案:碑本“昔之得一者”止“有生於無”句為一章。嚴遵本與上章相連,同此石。又宋趙志堅疏義“反”作“返”。又案“反”,復也,此易義也。易復彖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雜卦傳曰:“復,反也。”乾彖傳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泰彖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反即復也。故老子曰:“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云云,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又曰“復歸於嬰兒”,“復歸於無極”,“復歸於樸”,此復之即返而歸之也。“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此待其遠而後反也。反自是動,不動則無所謂反,故曰:“反者道之動。”反自是逆,逆而後順,故曰:“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又“弱者道之用”,蓋得易之坤者也,乾藏於坤,故曰弱。易曰“潛龍勿用”,而老言無用之用,是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嚴可均曰:“天下万物”,河上、王弼作“萬物”,御注作“之物”。

  謙之案:廣明、景福、御覽六百十九引並作“万物”,同此石。邢玄、磻溪、樓正、室町、傅、范、高、趙並作“之物”,同御注。敦煌、嚴遵本作“天地之物”。又景福、范本“無”作“無”。馬敘倫曰:“弼注曰:‘天下之物,皆有以為生。’是王亦作‘之物’。今作‘萬物’者,後人據河上本改也。”謙之案:首章“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以“無名”與“有名”對,“天地”與“萬物”對,“始”與“母”對。此章亦言“有”“無”,則“天下万物”,當作“天地万物”,於義為優。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姚文田、奚侗無韻。鄧廷楨、陳柱、高本漢:動、用韻,是也。案孔廣森詩聲類(四)陽聲四東、鍾、江合為一部,並收“動”“用”二字,引老子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右景龍碑本二十一字,敦煌本、河、王、傅、范本同。河上題“ 去用第四十”,王本題“四十章”,范本題“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嚴可均曰:“勤而行之”,御注無“之”字,傅奕作“而勤行之”。

  謙之案:法京敦乙本作“懃能行”,羅卷同此石,與武內本異。范本作“懃”,注云“古本”。案夏竦古文四聲韻卷一引古老子作“ 懃”。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之。

  謙之案:“?”,各本作“笑”,遂州本作“?”,御注作“□”。傅、范本作“而大笑之”。

  俞樾曰:按王氏念孫讀書雜志曰:“‘大笑之’,本作‘大而笑之’,猶言迂而笑之也。牟子引老子,正作‘大而笑之’。抱朴子微旨篇亦云:‘大而笑之,其來久矣。’是牟、葛所見本皆作‘大而笑之’。”今按王說是也。“下士聞道,大而笑之”,與上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兩句相對。傅奕本作:“上士聞道,而勤行之;下士聞道,而大笑之。”蓋誤移兩“而”字於句首,然下句之有“而”字,則尚可籍以考見也。“而勤行之”,是“勤而行之”之誤。然則“而大笑之”,是“大而笑之”之誤,可以隅反矣。

  高亨曰:“亡”讀為“忘”,二字古通用。詩假樂“不愆不忘”,說苑建本篇引“忘”作“亡”。荀子勸學篇“怠慢忘身”,大戴禮勸學篇“忘”作“亡”。呂氏春秋權勳篇“是忘荊國之社稷而不恤吾眾也”,韓非子十過篇、淮南子人間篇並“忘”作“亡”。皆其證。詩綠衣“心之憂矣,曷維其亡”,鄭箋“亡之言忘也”,亦其例也。周易略例:“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存”“忘”對舉,與此文同。

  不?不足以為道。

  羅振玉曰:敦煌本“笑”下有“之”字。

  故建言有之:

  嚴可均曰:御注無“故”字。

  謙之案:邢玄、景福、慶陽、磻溪、樓正、高翿、室町本與御注同。武內敦乙本“建言”下有“是以”二字,顧歡本同。 4页,当前第11234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