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风绕枝桠日期:2025-09-29人气:12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后反思(精选3篇)
1、我一直把独立阅读课文定位于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让孩子掌握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不把它当作精读文章一般细品,也不因为不考就不教。今天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是预先推荐了同一系列文章,《天使的吻痕》、《最后一片叶子》、《妈妈爱吃鱼头》、《善意的谎言》、《高贵的施舍》……预先布置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包括课文。这样,有了这么多相关文章的阅读,孩子们对于蕴涵其中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感悟。这样的主题教学,更符合语文的特点。
2、上课时,先交流课前所得,再抓住这篇课文中的精彩细节进行品读,最后进行小练笔(围绕这一系列文章,写一篇读后感;或是填补文章空白,“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从一篇篇读后感,就知道学生学习的收获了。这样的教学,个人以为还是符合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的。
其实这不只是今天的发现,好多次学习或阅读这一类极具感染力的文章时,总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缺少一点什么,本来我以为这一些文章会触及孩子心灵最柔软的那块的,可是他们漠然的神色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我一直把独立阅读课文定位于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让孩子掌握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既不把它当作精读文章一般细品,也不因为不考就不教,而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主题内容,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这学期,我就经常在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后,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如学完了《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完后,我叫学生以“谎言”为题,写随笔。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那种谋篇布局的巧妙,引导学生要把作文写得有趣味,要有波折,不能平铺直叙,效果不错。
现在的课堂教学,虽然说对知识的传授很系统,学生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说也比较多,但细想起来,还是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而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问题走,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尤其是这样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时间又很有限,课时较少,尽管我在思想上很重视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想问题,可怕完不成任务,总好给他们自学提示要求,控制他们,节省时间,只在课将结束时才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作为教师,应该反省了,对学生来说,得到的不仅要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还有求知欲的满足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就是教会自学,教会自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们真的应该相信学生,想学生所想,培养学生所需。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教学时,我抓住了小男孩的心理:开心──害怕、担心──轻松,这一主线,让学生体会三句话,理清“我”的心情变化过程。我重点放在体验描写小男孩“开心”的句子。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感受小男孩的开心,可在课堂上观察,这个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可能是因为情境创设得不够,给学生思考时间也不多,学生说得不多。我想,大家为什么觉得开心?他们是怎么玩的?如果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其实也就是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玩的时候的场景。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不再是为了读而读。
另外,在这堂课上,我觉得自己自己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着学生,不太敢完全放手,因此我还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
上了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觉得钻研文本是一个教师一生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要让学生感悟得深刻,学得多,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对文本理解多少,教师把教材都吃透了,久而久之,学生会朝着你为他们开辟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