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晚风吻别日期:2024-04-08人气:19
雜篇第三十三天下
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成云:“方,道也。”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宣云:“其有,謂所學。”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曰:“ 無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既無不在,則神聖明王何由降出,獨與眾異?宣云:“又設問也。”“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 下文所雲“內聖外王之道”。宣云:“ 又答。”不離于宗,謂之天人。不離,若孔子言顏氏不違宗主也。謂自然。不離於精,謂之神人。成云:“淳粹不雜,謂之神妙。”不離於真,謂之至人。成云:“凝然不假,謂之至極。”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變化不測,隨物見端。謂之聖人。成云:“ 以上四人,止是一耳,隨其功用,故有四名。”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宣云:“君子是道之緒餘。 ”以法為分,以名為表,宣云: “以法度為分別,以名號為表率。”以參為驗,釋文:“參,本又作操。”宣云:“以所操文書為征驗。 ”以稽為決,宣云:“以稽考所操而決事。”其數一二三四是也。宣云:“分明不爽如是。”百官以此相齒,宣云:“此又一等人。相齒,謂以此為序也。官職是名法之跡。”以事為常,事,謂日用。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意,皆有以養,蕃息,謂物產;畜藏,謂貨財。兼養及無告之人。民之理也。宣云:“又一等人。”古之人其備乎!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于本數,系於末度, 郭云:“本數明,故末不離。”六通四辟,釋文:“本又作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宣云:“言史所由傳。” 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士,儒者。搢紳先生,服官者。成云:“搢,笏也,亦插也。紳,大帶。”宣云: “六經所由傳。”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釋文:“道音導。”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設,施也。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宣云:“百家所由傳。”天下大亂,賢聖不明,成云:“韜光晦跡。”道德不一,成云:“法教多端。”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一察,猶言一隙之明。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郭云:“各用具一曲,故析判。”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釋文:“ 稱,尺證反。”成云:“觀察古昔全德之人,猶鮮能備兩儀之亭毒,稱神明之容貌,況一曲者乎!”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道術。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度,宣云:“不示奢侈,不事靡費,不務光華。”以繩墨自矯,成云:“矯,厲也。用仁義為繩墨,以厲其志行。”而備世之急,郭云:“勤而儉則財有餘,故急有備。”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墨翟、禽滑厘聞其風而說之。釋文:“墨翟,宋大夫,尚儉素。禽滑厘,翟弟子,不順五帝、三王之樂,嫌其奢。”為之大過,己之大循。循,順也。其為之大過,特己之大順而已,不堪教世也。 作為非樂,命之曰節用,生不歌,死無服。成云:“ 非樂、節用,墨子書二篇名。生不歌,故非樂;死無服,故節用。謂無衣衾棺槨等資葬之服。”墨子泛愛兼利而非鬥,釋文:“化同己儉為泛愛兼利。”郭云:“令百姓皆勤儉各有餘,故以鬥為非。”其道不怒;成云:“克己,故不怨怒於物。”又好學而博,不異,郭云:“既自以為是,則欲令萬物皆同乎己。”不與先王同,不以先王為然。毀古之禮樂。郭云:“ 嫌其侈靡。”黃帝有咸池,堯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湯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古之喪禮,貴賤有儀,上下有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獨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己。宣云:“既拂人之性,亦自處於薄。”未敗墨子道,今墨之道尚未敗也。雖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樂而非樂,是果類乎?是果與人情類乎?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郭嵩燾云:“釋詁:‘觳,盡也。'管子地員篇:‘又次曰五觳。'觳者,薄也。”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能獨任,自為之。奈天下何!離于天下,其去王也遠矣。宣云:“非王者之道。”墨子稱道曰:稱其道之所由。“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俞云:“山當作川,字之誤也。此文專以川言,不當言支川而不及名川。呂覽始覽篇、淮南地形訓並曰‘名川六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稿耜而九雜天下之川,釋文:“稿,舊古考反。崔、郭音讬,則應作橐。司馬云:‘盛土器也。'耜音似,三蒼云:‘耒頭鐵也。'崔云:‘棰也。'司馬云:‘盛水器也。'九,本亦作鳩,聚也。”郭嵩燾云:“雜匯諸川之水,使同歸於大川,故曰九雜。”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奠定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跂蹺為服,成云:“後世墨者,翟之弟子。裘褐,粗衣。木曰跂,草曰蹺。”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墨戒其徒如此。相裏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成云:“ 姓相裏,名勤,南方之墨師。五侯,並學墨人。”韓非顯學篇:“有相裏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鄉陵氏之墨。”苦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李云:“苦獲、已齒,二人姓字也。”案:鄧陵疑即鄉陵,形近致訛。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倍譎,倍異詭譎也。自謂墨之別派。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宣云:“非彼說。”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宣云:“是一說。 ”觭同奇。釋文:“ 仵,同也。”案:奇偶本不同,強以相應,則無不可同。以鉅子為聖人,宣云:“鉅子,墨之高弟。”釋文:“若儒家之碩儒。” 皆願為之屍,成云:“以為師主。”冀得為其後世,宣云:“思繼其統。”至今不決。宣云:“ 其教不絕。”墨翟、禽滑厘之意則是,其行則非也。成云:“意在救世,所以是也;為之太過,所以非也。”將使後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無胈、脛無毛,相進而已矣。相進,猶相競。亂之上也,治之下也。宣云:“亂天下之罪多,教天下之功少。”雖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真天下能好人者也。俞云:“即孟子‘墨子兼愛'意。”將求之不得也, 將求救天下之術而不得邪!古“邪”“ 也”字通用。俞云:“即‘心誠求之'意。”雖枯槁不舍也。雖枯槁其身,不忍舍去也。俞云:“即孟子‘摩頂放踵為之'意。”才士也夫!可謂竭才之士也夫!上一篇:《莊子集解》雜篇第三十二列禦寇
下一篇:《莊子集解》逍遙游第一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