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英文作文读后感

滥竽充数读后感(精选3篇)

作者:笨蛋天才日期:2024-11-20人气:7

导读:滥竽充数读后感(精选3篇)滥竽充数读后感 篇1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有个从来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也混了进来,却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的儿子也喜欢听吹竽,不过,他是让每个人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读后感(精选3篇)

滥竽充数读后感 篇1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有个从来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也混了进来,却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的儿子也喜欢听吹竽,不过,他是让每个人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在齐宣王的乐队中装着会吹竽的样子,骗取俸禄,可到了齐宣王的儿子那儿,最终还是露出了马脚,逃之夭夭了。像这样骗人的手段只能骗人一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兄弟俩个卖酒,他们的酒不醇香可口,而且价格十分便宜,算得上是价廉物美,所以生意十分红火。一天,哥哥出远门了,弟弟一个人看店,他想:“我们的生意这么好,如果再降低成本,,那么不就多赚钱了!”于是,他就把酒里掺了点水。哥哥回来发现了这个现象就责备弟弟,让他改正,可弟弟还是我行我素。后来,来买酒的人越来越少,最后没人来了,弟弟这才悔恨地流泪说:“我明白了……”

  是啊,骗人获利只是暂时的,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啊!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不光骗了人,还浪费了许多时光,要是南郭先生认真学得吹竽的本领,在齐宣王的乐队里他会越吹越好,后来也不用逃走,还可以继续拿他的俸禄。真希望南郭先生能改过自新啊!我们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不要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只有踏踏实实地学,才能真正地汲取知识。

滥竽充数读后感 篇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我津津有味地读了寓言故事里的《滥竽充数》这则寓言。

  这篇寓言故事可好看了!写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合奏队中,装模作样,骗薪水。后来国王死了,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的儿子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想,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逃跑。读完后,我对这则寓言印象很深。

  我的感受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以及大人们工作时,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混日子,装模作样,骗人。这样最终是混不下去的。

  不过在我们身边,可会有不少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在一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让我们同学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背下来。我们的声音那么响亮、整齐,可有不少人在混,在滥竽充数。过了一会儿,我们大家背完了,老师问我们:“大家都会背吗?”这是老师看见每位同学都高高地举起手。于是,老师要抽查了。老师就随便叫了一位同学,让他背,可她却傻呆呆地看着老师。瞧,她多像南郭先生啊!

  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应该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学习。

滥竽充数读后感 篇3

  近日读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让我颇有感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古时候,齐国的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赚钱的好机会来了,就不假思索地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的吹竽本领,齐宣王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编入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根本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于是南郭先生就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心里得意极了。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南郭先生是个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小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没有真才实学的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的。如果他真的会吹竽,不就能舒舒服服地在宫里享受一切了吗?可是他没有去学,而是耍起了聪明,到最后,他只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看到这个故事后,我就想起我同学往日的相同行为。记得不久前,老师就严厉地要求我们对课本重点要求内容会读、会背、会默,这样考试时才不会乱了阵脚。可是某同学并不在意这件事,只是觉得很烦很累,老师也不会一个个抽查,只是课前要求大家一起背书,于是某同学课前背的时候也是摇头晃脑,嘴巴一张一合却没有发出声音来。因此,到考试时,他一看顿时傻了眼,原来大部份都是老师要求我们掌握的内容,分数出来后他毫无疑问是名落孙山。

  读了这篇成语故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随随便便不学无术,要想成功就要有真才实学,不虚假也不自欺欺人,只有真金才不怕火炼。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