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橙♀柠檬日期:2024-04-04人气:10
家教家风主题班会方案(精选3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进一步倡导和培育优良家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家风、家训,把家风、家训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准则意识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妇联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及省文明委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重视家庭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结合“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引导家长提高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月下旬至12月31日
三、活动对象:
后村镇中心小学学生
四、活动内容
1.开展家训收集。由学生抄写整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家训交给班主任。
2征集家教故事。开展家教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学生讲述家教经历,要求真实感人,富有教育意义,篇幅在500字以上。
要求:
①班至少应上交家训3则;
②各班应上交家庭家训贺卡或者手抄报;
各班班主任汇总后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于2月25日前上交给王校长。
教学目标:
一、通过云南风土人情及傣族音乐的了解与欣赏,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热爱。
二、学生在看、听、想、说、动、跳、唱等活动中,感受体验傣乡的音乐及舞蹈风格。
三、懂得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傣族歌曲和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并进行歌表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大块方沙巾、葫芦丝、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云南傣乡的葫芦丝音乐,学生摇曳沙巾律动进教室。
师:让我们大家挥舞起手中的彩巾,让它变成美丽的彩霞,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想去吗?
(设计意图:
道具纱巾的飘逸适合表现乐曲的柔美,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云南的庙宇、石林、泸沽湖、傣家的竹楼、傣族服装、泼水节。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知识和见闻,口头表述体验感受。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一定很着急,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吧!老师告诉你们吧,这是云南,你知道一些云南的知识吗?百闻不如一见,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云南的图片,让我们大家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地图,简介云南)
云南位于我们祖国的南部,那里有四千多种植物和五百多种动物,是我们国家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那里到处鲜花盛开,鸟语花香!你们瞧,这是云南的庙宇,和我们汉族的庙宇有很大的区别,他的建筑非常的特别;瞧,这是云南的石林,再看,在美丽的泸沽湖上,人们正摇着小船在游玩呢!这是云南傣家特有的建筑物,叫竹楼,它的建筑材料可不一般,全是用竹子做的?瞧,这是谁呀?这是云南傣家的阿姨,她们在干什么?正撑着美丽的花伞,这把伞漂亮吗?云南的阿姨们就像这些花伞一样漂亮,我们瞧一瞧他们的衣裳,他们都穿着桶裙。他们很喜欢用布,叔叔往往用布包在头上做成头巾,阿姨将布围在腰间作成桶裙。你们瞧,阿姨们正穿着节日的盛装在翩翩起舞呢!
这些人在干什么?这是云南傣乡特有的泼水节。(你们真是见多识广)
(设计意图:
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感受云南的风土人情。)
(2)出示雨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初听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旋律,体验音乐的速度、情绪,并交流感受。
师:你们瞧,这是云南的雨林,长着很多很多长势非常好的树木。老师仿佛听到雨林中传出了一阵美妙的音乐,就让我们静静地来聆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从雨林中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
(3)再次聆听歌曲的旋律,各自扮演一种雨林中的动植物(树叶、孔雀、花朵……)进行律动,感受歌曲的节拍,熟悉旋律。
师:老师从你们的话语间感受到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里面有花朵,小鸟在唱歌,小草、树叶正在迎风摆动,那么就让我们来扮演雨林中的一个角色好吗?请起立,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音乐,在音乐中尽情地摆动吧!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加深对乐曲情绪的体验和旋律的熟悉。)
三、寓教于乐,新歌学唱
(1)引领学生观看傣家吉祥物孔雀的图片,欣赏孔雀的静态美(邮票、图画、照片),师生交流孔雀知识。
你们瞧,这么动听的音乐,把什么动物吸引来了。(孔雀)你知道一些孔雀的知识吗?说出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美丽的花纹、雄孔雀有漂亮的尾巴…)孔雀这么美,那么小朋友想模仿一下他的舞姿吗?让我们大家来动动脑筋,把孔雀的姿态用我们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指名表演,模仿孔雀的羽翎、尾巴…)云南傣乡人非常喜欢孔雀,孔雀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有绿孔雀、蓝孔雀,图面所示的白孔雀是蓝孔雀的一种。在傣家,它象征着美丽、吉祥和幸福,人们常常把它放在图片里面、邮票上,不信让我们大家来瞧一瞧。
(2)观看孔雀日常行为的图片,用形体语言表现孔雀的姿态和行为。
师:你们瞧,这儿有好多好多孔雀的照片,谁来说说孔雀在干什么?用动作表现:(伸长脖子在喝水、草地上玩耍、两只孔雀在说话、捉迷藏、雄赳赳的站、和万物比美…)
(3)观看舞蹈《竹林深处》,模仿并增添舞蹈语汇。
师:老师从你们刚才的话语中,动作中已经体会到了孔雀的美,你们能不能自己选一幅图编一个动作呢,让我们的教室里也出现千姿百态的孔雀。我们可以跟着舞蹈《竹林深处》模仿一下。
(设计意图:
通过说孔雀、看孔雀、学孔雀、唱孔雀来赞誉孔雀的美丽。同时感知音乐和舞蹈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
(4)教师范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为学生助兴,要求学生谈谈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刚刚你们优美的舞姿吸引了老师,我忍不住想给你们唱一首歌了,想听吗?伸出你的小手,为老师伴奏吧!(教师边唱边跳《金孔雀轻轻跳》)。
(5)学生念歌词、填歌词,反复演唱,巩固歌曲。
老师歌曲中唱了什么?(指名说歌词)
刚才我们看了孔雀、说了孔雀,也学了孔雀的姿态,现在我们大家就来唱一唱孔雀,好不好?
念歌词。(在你描述孔雀美丽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读得真好听,老师相信你们唱得一定更好听。
难点乐句指导(老师最喜欢其中这一句,示范唱)
再次熟悉歌曲。你喜欢哪一句,能和老师一起唱一唱这句吗?
加动作表演唱。
(设计意图:
强化歌词内容,不断巩固熟悉。)
四、人文拓展,加深体验
(1)观看傣家特有的乐器——象角鼓,模仿敲鼓的姿态,为歌曲《金孔雀轻轻跳》配入鼓点并练习。
小朋友一定玩得不是很尽兴,可是我们有的男孩子有意见了,都是适合你们女孩子的,我们男孩子干嘛?别急,你们瞧,每当傣族人过节时,他们的男孩总是头上绑着头巾,身背象脚鼓,很起劲地敲鼓呢!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姿态吧!鼓声是怎样的,能用你的声音模仿一下吗?(咚、咚…)注意身体、脚的姿态(自由模仿)要么往前弓,要么往后倒(师示范——生学)老师给你们一个节奏,让他们一起来学一学:00|0,(0表示他们在敲鼓)你一定对这个符号感兴趣,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傣家人服饰上挂件发出的声音(叮叮叮或沙沙沙声)配上歌曲生表演。
(2)认识葫芦丝,尝试吹奏葫芦丝,聆听葫芦丝曲《金孔雀轻轻跳》。
云南傣家的乐器很多,而且都非常有趣,刚才我们认识了象角鼓,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丝)
学生尝试吹奏葫芦丝,教师示范吹奏几句。高水平的还在后面呢,你们想听吗?他你们听听专业的葫芦丝音乐。(播放葫芦丝曲)
你觉得葫芦丝音乐怎么样(生答),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葫芦丝的吹奏,你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模仿吹奏,身体可以左右摆动。
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可以让我们开心,今天小朋友们在这里学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来表现孔雀的美丽,我们现在就随着这优美的葫芦丝音乐尽情地把歌曲演唱出来吧!(跟伴奏唱)
(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云南傣族音乐以及人文等的综合了解。)
五、巩固歌曲,表现创造
(1)男女生分别扮演傣家的小男孩、小女孩,女生跳舞时,男生演唱歌曲,女生唱歌时,男生敲“象角鼓”,变换形式巩固歌曲。
听着这么动听的歌声,我们仿佛真的已经来到了傣家的小竹楼前,让我们一起来扮演一下傣家的小男孩、小女孩,在傣家的竹楼前尽情地歌唱,尽情地舞蹈吧!同时也把今天学的本领展现给我们在座的老师看,好吗?
(2)搭起凳子做小竹楼,载歌载舞,师生同乐。
(3)唱着歌,跳着舞,离开教室。(傣家的小女孩、小男孩们再见!)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有情趣的巩固歌曲。形式开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地、有选择性地学。)
教育背景:
20__年的春节因为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而变得特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看到了日日夜夜奔赴在医院走廊、病房路上的医护工作者们,我们看到了药厂里为连夜赶制缓解病情药物和防护口罩的工人们,我们看到了巡走在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忙碌消毒的清洁人员等等,这么多勇敢无畏的人在努力,为的是让疫情早日过去,为的是拯救更多人的生命,但也有人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随意对待。因此,我们要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
教育目标: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谈话过程中初步了解轻视生命带来的危害;
2、通过趣味解释、交流感受,理解生命的含义,清楚尊重生命的意义;
3、通过自身、他人、自然三个角度明确该如何尊重生命,在“蝙蝠的自我介绍”中,知道尊重生命也是一种责任;
4、在名言感悟、海报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引导从自身做起,把尊重生命践行于生活中,进一步增强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疫情中体现关爱他人的事例。
教师:课件、“蝙蝠的自我介绍”音频、尊重生命名言等。
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引出“生命”
1、师:同学们,祝贺你们,又长大一岁啦!今年过年你们都去哪里玩儿啦?开心吗?(预设:不开心)
2、师:哦?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发生了什么?
预设:天天宅在家;门都出不去。
3、师:是啊,今年太特殊了,有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我们身边,它使我们哪儿也去不了,哪儿也玩不了。专家们说它可能来自野生动物们身上,这个野生动物可能是蝙蝠,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你真是太讨厌了!
4、师:可是真的是它的错吗?(出示“蝙蝠的自我介绍”)生谈感受。
5、师:看来,罪魁祸首可是我们人类啊!我们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便给自己遭来了祸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命”的话题。(板书:生命)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由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入手,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蝙蝠的自我介绍”,学生能马上知道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其实是那些轻视生命的个别人,初步形成了尊重生命的认识。
第二板块:趣味解读,理解“生命”
1、科学定义“生命”
①师:哪些是有生命的?
生:蜻蜓、花草、人。
②我们来看看关于“生命”的科学定义(出示定义)
③师总结:同学们的理解都正确,人、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2、趣味理解“生命”
①师引导: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在世上存在了几天?
生:几万天。
②师: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算一算。(使用软件“生命计算器”计算)
③师总结:你看,事实上同学们在世界上只待了三千多天,植物、动物的生命比我们更短。但是这几千天的时间能重来吗?(不能)时间不能重来,我们的`生命也肯定无法重来,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自身经验入手,结合科学定义准确解读了“生命”,用“生命计算器”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长度是可以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即便是再短暂的生命,都无法重来,进一步认识到生命弥足珍贵,每个人都要尊重生命,不能剥夺任何一种生命。
第三板块:尊重“生命”,人人有责
1、保护自己,是尊重生命。
①师:在这场抗击肺炎的战役中,你为了保护自己做了什么?
生:不出门,戴口罩等等
②师总结:现在看到你们健健康康地坐在这里,我知道你们做到了尊重自己的生命,不轻易让自己受伤、生病,为你们的行为点赞!
2、关爱他人,是尊重生命。
①出示对比材料
材料一:瞒报来往记录、身体状况的确诊病例;口罩偷工减料的无良商家;
材料二:日日夜夜奔赴在医院走廊、病房路上的医护工作者们、药厂里为连夜赶制缓解病情药物和防护口罩的工人们、巡走在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忙碌消毒的清洁人员的。
师询问:你更赞成哪种做法?(生:材料二)为什么?
生:材料一中的人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眼里,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师追问:医生、工人、清洁人员他们那么辛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生病的人能早日康复,为了健康的人能不被感染。
②师总结:是啊,这些人不光对自己,更是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关爱他人,也是尊重生命的体现!
3、善待自然,是尊重生命。
①出示科普音频:人和自然接触的界限在哪里?
②生谈感悟,师重点引导:保护自然万物的生命,也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善待自然,便是尊重生命。
师总结:尊重生命,人人有责,要是每个人都把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善待自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那人与人、人与自然便会更加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三年级学情,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尊重生命的理解尚浅,能零碎地说出自己能做什么,但是不够全面、系统,从保护自身、关爱他人、善待自然三个角度,学生明白了尊重生命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的生命,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第四板块:尊重“生命”,一起行动
1、播放“各行各业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宣传片,生谈感悟(师相机出示尊重生命名人名言)
2、绘制宣传海报“防疫明责,尊重生命”,生进行汇报宣讲。
3、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希望我们能把对生命的尊重扎根在心上,做一个对任何生命都负责的小使者!
设计意图:宣传片、名言的出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尊重生命的必要性,画报的制作和宣讲进一步引导学生做一个尊重生命的小使者。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