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汐若初见日期:2024-11-08人气:6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50字(精选3篇)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感慨颇多。这部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道道涟漪,荡涤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敲响着我们沉睡的心灵;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初读《不做教书匠》之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谛。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回答说:给生病的奶奶看,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有的时候,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了解真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果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书中说年轻的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之为包袱,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行了。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这类老师工作很辛苦,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义在哪儿。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这类教师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
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怎样成为第三类教师,书中给我们提了几点建议: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让我们朝着第三类教师努力奋斗吧!
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时,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种力量奋勇直前吧!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感想。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用心去做,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滋有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身边。
很荣幸又一次拜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每当读到“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这章节时,心中激情万分,感受颇深。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被日常教学常规,琐碎之事占满时间,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又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总是找不出时间来阅读一本完整的书。
我们都知道,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把课堂这块主阵地看好,教学质量也有保证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单单是把握好课堂上的时间,更重要的就是课余时间,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五个小时的“次阵地”时间。
课堂的主阵地要精彩,离不开课堂外的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打底。那么,只有把五个小时当主阵地的教师,才是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教师,才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教师。
一个注重自身发展的教师,一定不会让宝贵的五个小时在不经意中流失,除去必要的辅导学生时间,批改作业时间,处理学校大会,小会的时间外,还有很多这样零碎的时间,只有好好利用这样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把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在读书上,读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书,日积月累,你积累知识多了,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展示你的魅力和才华。
一个老师只有把课堂之外的五个小时时间用好,一定能影响学生并实现教学相长。如果五个小时不够,那么不妨晚一点下班,或是早一点上班。对一个敬业的教师来说,下班的铃声响了,并不一定意味着工作的结束,那就晚一点下班。下班以外的时间做事,也许与报酬无关,与奖金无关,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能看出一个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教育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态度。
下班后的时间,一般都是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但若能利用好下班后的时间,终身学习,把工作和学习,当享受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如果想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那就像管老师那样,利用好五个小时,利用好课堂以外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良好的、持久的读书习惯,才能让不年轻的自己智慧迸发,情怀豁达。自己的精神生活会天天充满阳光,并让其学生受益终生。
本学期按照学校要求,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书中的好些故事并不陌生,回顾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经历——认真备课、上课,对学生负责,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适当培养学生的人格。我以为做了一名不错的教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才恍然大悟,我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什么是真正的教师。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智慧的实践。我,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到底能具有哪几条来完成这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呢?怎样才能做到“匠心非匠”呢?
一、在研题做题中不断深化自己对初中数学的热爱。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解题研题能力是基本能力。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题,首先自己应该兴趣盎然,利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才能引导学生做数学题的兴趣。可以俯下身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也可以虚心向解题能力强的老师,学生学习。以学习的姿态面对数学教学中遇到的新题,难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做一个具有心灵力量的数学老师。
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每个学生都应在数学学习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要求上可以不同,但不能放弃学习,放弃进步。能鼓励表扬学生,更敢于管学生,批评学生,使学生能静下心学习。在现实的妥协中坚守教育的理想信念。`
三、做一个具有情意关怀的数学老师。
要做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力争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情感。真诚地表扬他们的进步,尽可能地鼓励,帮助他们。
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更好的教师,做一个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教师。努力做到“匠心非匠”。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