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捂耳听风日期:2024-07-30人气:10
毕业生对在校生的建议(精选3篇)
每年一次的就业高峰如期而至。
每天总能收到很多的求职信,也见过很多的毕业生。
只要决定了要投身工业设计,就注定了有一天自己要带着几年来的作品和收获向别人展示自己,追求自己对设计的执卓。
中国的工业设计就如中国的经济一样让人充满信心和期待。由于拥有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深圳成为了工业设计新的聚集地,大量的设计师怀着对设计的热爱和追求走到一起,也有更多的人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设计师之梦。然而社会是现实的,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很多学生有点迷茫甚至有些失落。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对在校的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们有些帮助。
个人对设计的定位
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说中国工业设计毕业生远远达不到欧美甚至韩国和日本的数量,中国的设计师在中国更是供不应求。不可排除这些客观的存在,但中国真正的实际情况真的有那么乐观吗?对与工业设计的前途我从来都是充满信心的,但更要认清目前的形势,作为设计师需求的主体,一个是设计公司,另外就是企业(包括一些贸易公司),还有些特殊的就是模具厂。作为专业的设计公司,对工业设计的要求比较高,更多的是考虑到效率和效益上。产品开发的周期比较短,但接触的范围会比较广泛,这对设计师来说具有挑战,也更能了解市场,培养自己的敏锐视角和潮流把握。但有时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深入的了解一个产品。在企业,相对设计公司而言产品比较专一,一般的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设计资源,(排除一些比较完善的大公司)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的设计师,缺乏设计氛围,往往这种公司时间一久会磨灭设计激情,继而很快跳槽,但面临新的市场又与设计公司设计师相比缺乏竞争。但是在企业你会比在设计公司能更深入的了解产品。至于模具厂,相比来说比设计公司和企业都会弱势一点,在设计和资源上都有些孤立和不成熟,但对结构和模具认识的加深会对以后有大的帮助,中国90年代的设计师很多都是从这方面做起来的,一旦拥有这些经验的积累,对设计而言是个很大的成功。
关于价值认识
很多来深圳工作的设计师都认为深圳的工资水平普遍比较高,所以过于强调待遇而丧失机会。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工资的高低只是暂时的问题,应该说不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有些同学对自己定位过高,反而丧失了很多有潜力的机遇,特别是设计公司,一般都比较现实,在你没有表现出你的能力之前公司是不会对你有过高的期望的,一旦在你有机会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待遇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因为是员工也好,公司也好,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你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公司自然也会帮你实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公司,对毕业生的待遇都会很现实,即使短期没有给你更多的价值表现,也为你注入了很大的潜力资本,你可以依靠这些资本为以后打下基础。就一般而言,在深圳,企业一般开始比设计公司工资会高些,这就回到了上个问题了,看自己如何定位自己了。
关于设计能力
这点是设计师能否实现自己的最根本,从学校学习的东西大家都相差无几,但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首先是你要有能展现你水平的作品,不需要很多,却能表达出你的整体认识。最好的就是毕业设计了。一个完善的设计过程往往会更好的体现出自己能力表达,如果问你你这个产品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不能回答说我觉得这样好看。如果市场上有很多产品,那你就要说些不一样的东西,而不是说别人都知道的事情,即使你在技术工艺上面有些不懂也要表达出你自己的对产品的独特见解。设计师最重要还是表达出自己的创意,而不是一张漂亮的效果图能代表一切。就个人而言,我让应聘的画草图不是去看他到底画的线条有多好。而是看他在表达和思维上的连接,一个不喜欢画草图的设计师是我所不期望的,一个擅长于画效果图的人也不是我所期望的。一个作品最重要的是它怎么诞生的又是怎么实现的。对于客户而言结果是他们需要的,而过程则是我们要做的。而这个过程很大一部分是在草图上进行的。有些同学带了很多的平面和环艺方面的作品来,这没有错,但要看面对的是哪个。如果是专业的设计公司,那只要一幅就够了,甚至可以不要,因为你可以在产品的排版上能展示出你综合运用的水平,如果是面对设计不完善的企业,综合的表现或许会事半功倍。
关于在校生
真正的设计不是来源于书本,而是实践,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能够真正接触到实体设计。参加一些比赛,参与一些讨论都是对自己的提高。有些学生毕业了却拿不出来几个作品,实在有点悲哀,如果一开始就真正的定位在工业设计上,那就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中。了解成功产品的信息,加以吸收总结在结合自己的理论和设计方法,相信也会有所帮助。如果觉得自己没有目标,那么网络的便利使技术也变的广泛而又直接,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给自己设定题目,自己加以练习,然后再与别人交流,这是最好的提高方式,甚至可以选择与公司合作即使得不到很多的利润,却可以有提高的机会,这些无形的东西就是自己经验的积累。在公司面对的是商业化的设计,在学校你可以让它变的学术化,当然基础是立于实践之上!如果单一去追求设计文化和理论,这在以后真正参与商业设计的时候会让自己觉得不知所措。甚至对设计产生失望。如果说把学校和社会比做理论与实践,那么你就要经历梦想和现实!最后,设计方法的合理利用自然也会事半功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工业设计师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实现!
20xx毕业的应届生,转眼已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看着校招页面在首页的跳动,真快啊。
因此想把去年找工作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来回馈应届生这个平台给我的帮助,二来希望能使经验让更多的学弟学妹们收益。
前期准备
(1)大学所有经历梳理及简历撰写。拿一张白纸,事无巨细地写下所有做过的事情,从中你学到的东西和体现的能力,开始撰写初版简历。
(2)思考定位。包括求职方向,行业,企业性质,工作地点等等,有些可以暂定,但一定要给自己做个SWOT分析,客观地剖析自己适合什么。
(3)资料搜集。搜集资料和情报能力应贯穿求职始终,前期就应泡在第一范文网,汲取你所需的资料。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网等求职网站可开始建立简历模板,熟悉你的“战场”,方便之后高效投递。同时关注心仪企业微信公众号,有职位消息可第一时间获得。
关于网申
(1)海投是很耗费精力的事情,建议还是根据之前的定位投递,提高命中率,投递前请先研究了解该企业和职位
(2)用excel建立投递情况表,用word建立网申开放性问题及求职信的汇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简历
(1)建立简历库。每个经历根据STAR原则来写,一个经历重点突出一个能力。
(2)没有一成不变的简历。简历是你的第一张脸,找企业就像找对象,对方希望你一对一而不是一对多。因此对于你重视的企业要研究其职位描述,职位要求,了解职位和公司越多越好。然后就从简历库里挑出相匹配的经历,用企业看重的能力匹配企业的要求和隐含期望。
(3)在(2)的基础上,一页纸的简历仍要不断修改,到什么地步,到多一字则肥,少一字则瘦。注意格式和细节。
关于面试
(1)面试前到第一范文网多看相应企业的面经,想到可能的形式和问题,有条件和时间也可和小伙伴练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2)面试有很多种形式,在此不一一展开,重点是保持一颗和其他求职者、面试官交朋友、聊聊天的好心态,条理清晰地(说话也是用STAR原则)表达出自己就是企业要找的那个人,能力相符,气质相符,啥啥都对路,缘分就你了。这里想要提醒一点,面试经验多了,也不要太功利,HR都是阅人无数,是否真诚不做作,还是分得清的,因此只要真实地展现自己的亮点,让自己有特色让面试官能记住,就OK了。
(3)面试后及时总结和反思,为下次积攒经验教训,同样的错误不再犯。
一、不必一心向往北上广
北上广学府林立,城市氛围与文化积淀很是深厚,加上不少人有自己大学时代的圈子,会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城市。不过,当下信息时代,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时间,尤其是自由思考的空间,网络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不在北上广,也同样可以享受阅读、学习、思考的资源。相比于一心向往北上广,培养自己在二三线城市埋头苦干的定力更重要,现在的北上广看上去很美,但也让不少青年人迷失困顿,高房价与未来家庭的重担又会使得年轻一代文化人疲于奔命。
二、找工作之时,想想你自己适合做什么
这个问题很复杂,一些朋友会说,我没有选择的机会,有个工作就不错了。我想强调一点,千万别自乱阵脚。尽管你可能不太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但可以听听师友的建议,想想自己的特长与性格。如果是个外向的人,或许更适合跟人打交道。如果较为内向,或许选择跟文字打交道会比较合适。这是一个很粗略的判断,具体可以讨论的很多。但性格是选择工作的第一要点,否则今后会很有挫败感,毕竟是第一次走向职场。
三、请对要找的工作和机构进行充分了解
毕业的时候忙着毕业设计、忙着在最后时光享受大学生活、忙着赶紧找一份稳定下来的工作,以至于可能没时间多去打量一下你真正要找的工作与机构,基本上跟着感觉走,也许这一潦草,在你毕业投入到你曾经自己选择的工作中时,你会发现并不如你所愿,你的选择让你离想找的工作越来越远。所以再忙,也请对自己负责,充分了解你将要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和机构。
四、请不要一份简历包打天下
简历简洁有力,这是前提,但更重要的一点,或许不少人忘记了,千万别对任何一家机构都投一份同样的简历。这里,有针对性地讲你的特长,切合相关机构是极为重要的。有针对性的简历,不是多华丽,而是让你想去的机构更好的了解并认为你符合他们的要求,这是最好的敲门砖。
五、个人形象可以更好
找工作不是选美,但毕竟人都喜欢干净整洁看起来美好的事物。个人形象的注意不需要穿着极为考究,但一定要得体,首先要显得干练,其次请修面理发,再次请注意适当的礼节,九零后的你追求个性张扬,但有时候也不妨把自我放在心里。
六、请训练一下说话的节奏
所谓节奏感是最难把握的东西,求职时因为过于紧张,要么结结巴巴,要么停不下来,往往不能在对话中适可而止。建议首先要学会倾听,听完了听清了再回答不迟,回答如有点紧张,不妨用一二三,这样可以提示一下自己。找准工作的重点与自己的特长,不妨多讲一些,但字字尽量要求准确,现在信息传递太快,一点点不经意的谎言或许要花掉你无数时间去遮掩。
七、把自己喜欢的工作当回事多些代入感
面试之后,如有可能,抓住面试的问题,去做一些延伸,甚至跟机构建立一些良性互动,时不时提一些建议。面试你的机构负责人,真对你有兴趣,会给你名片,那就带着问题与他们保持联系,多一些代入感,不会错的!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