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古诗手抄报黑板报教学设计学习计划国学经典生活常识

心理健康手抄报:德西效应

作者:一针见血日期:2024-05-30人气:10

导读:  过度理由效应(德西效应)   社会心理咨询师认为,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

  过度理由效应(德西效应)

  社会心理咨询师认为,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反省自己对孩子的奖赏行为,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适得其反的。是否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效应,使孩子的某些行为消退呢?如果希望孩子出现良好的行为,在他尚没有形成自觉自发行为时,从外界给以激励或奖赏,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就已经具有内部需要,再给予奖励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即不恰当的奖励会降低孩子的内部动机,转移行为目标,使他们专注于外部奖赏,忽略内在需求。

  激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要使孩子持续不断的努力,应该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而不能只靠外在奖励。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