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小筑:优秀范文写作参考

个人总结| 实习报告| 年度总结| 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教育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公司部门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搜索
分类 古诗手抄报黑板报教学设计学习计划国学经典生活常识

《通典》卷一百八十三 州郡十三

作者:老默日期:2024-05-07人气:16

导读:卷一百八十三 州郡十三  古荆州(今置郡府三十三 县一百三十一)   江陵(荆)七县(江陵 枝江 松滋 当阳 公安 长林 石首)   夷陵(峡)五县(夷陵 宜都 远安 长阳 巴山)   巴东(归)三县(秭归 巴东 兴山)   竟陵(复)三县(监利 沔阳 竟陵)   富水(郢)三县(

卷一百八十三 州郡十三

  古荆州(今置郡府三十三 县一百三十一)

  江陵(荆)七县(江陵 枝江 松滋 当阳 公安 长林 石首)

  夷陵(峡)五县(夷陵 宜都 远安 长阳 巴山)

  巴东(归)三县(秭归 巴东 兴山)

  竟陵(复)三县(监利 沔阳 竟陵)

  富水(郢)三县(长寿 京山 富水)

  安陆(安)六县(安陆 吉阳 应山 应城 云梦 孝昌)

  齐安(黄)三县(黄冈 黄陂 麻城)

  汉阳(沔)二县(汉阳 氵义川)

  江夏(鄂)五县(江夏 永兴 武昌 蒲圻 唐年)

  义阳(申)三县(义阳 罗山 锺山)

  长沙(潭)六县(长沙 衡山 湘乡 益阳 浏阳 醴陵)

  巴陵(岳)五县(巴陵 沅江 湘阴 华容 昌江)

  衡阳(衡)六县(衡阳 湘潭 耒阳 攸 常宁 荼陵)

  零陵(永)三县(零陵 湘源 祁阳)

  江华(道)四县(营道 延唐 江华 永明)

  桂阳(郴)八县(郴 高亭 蓝山 义昌 资兴 义章 南平 临武)

  连山(连)三县(桂阳 阳山 连山)

  邵阳(邵)二县(邵阳 武冈)

  武陵(朗)二县(武陵 龙阳)

  澧阳(澧)四县(澧阳 慈利 石门 安乡)

  黔中(黔)六县(彭水 黔江 洪杜 洋水 信宁 都濡)

  宁夷(思)四县(务川 宁夷 思印 思王)

  卢溪(辰)五县(沅陵 溆浦 辰溪 卢溪 麻阳)

  卢阳(锦)五县(卢阳 洛浦 招喻 常丰 渭阳)

  灵溪(溪)二县(大乡 三亭)

  潭阳(巫)三县(龙标 朗溪 潭阳)

  清江(施)二县(清江 建始)

  涪川(费)四县(涪川 多田 扶阳 城乐)

  夜郎(珍)四县(营德 夜郎 丽皋 乐源)

  播川(播)四县(播川 遵义 芙蓉 瑘川)

  义泉(夷)五县(绥阳 义泉 都上 洋川 宜林)

  龙标(业)二县(峨山 渭溪)

  溱溪(溱)二县(荣懿 扶欢)

  古荆州

  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也。荆山在今襄阳郡南漳县。衡山在今衡阳郡湘潭县。)江汉同归於海,(江汉二水归入於海。)九江孔殷,(孔,甚也。殷,中也。言江於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今浔阳郡西北。)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沱、潜,二水名。自江出为沱,自汉出为潜。云梦,泽名也。在今安陆郡。言二水既从其道,则云梦之土可为耕作畎亩之治。)浮於江、沱、潜、汉,逾於洛至於南河。"(逾,越也。言渡四水而越洛,乃至南河也。南河即在冀州南。)舜置十二牧,荆州其一。周礼职方曰:"正南曰荆州,(尔雅曰:"汉南曰荆州。")其山曰衡,薮曰云梦,川曰江汉,浸曰颍湛。(衡山在湘南。云梦在华容。颍水出阳城乾山,宜属荆河州,在此非也。湛,未详。)其利丹银齿革。民一男二女。畜及穀宜与扬州同。荆,强也,言其气躁强;亦言荆,惊也。或取名於荆山焉。盖蛮夷之国,槃瓠之种,(昔高辛氏有畜犬,曰槃瓠,帝妻以少女。其子孙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诗人所谓蛮荆也。(夏商以来,最为边患。周宣王中兴,乃命方叔南伐蛮方,故诗曰"蛮方来威",又曰"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春秋至战国时,并为楚地。其在天文,翼、轸则楚之分野,(汉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皆其分也。今夷陵、巴东、江陵、竟陵、富水、义阳之东境、安陆、齐安、汉阳、江夏、巴陵、长沙、衡阳、零陵、江华、桂阳、连山、邵阳、武陵、澧阳、黔中、宁夷、卢溪、卢阳、灵溪、潭阳、清江等郡地是也。)兼得韩秦之交。(汉之南阳之地,今宜阳之西境,宜属韩。汉牂牁之地,今播川、义泉、涪川、夜郎、溱溪宜属秦。)秦平天下,置郡,此为南郡、(今江陵、夷陵、巴东、竟陵、富水、安陆、齐安、汉阳、江夏、清江等郡地皆是。)黔中、(今武陵、澧阳、黔中、宁夷、卢溪、卢阳、灵溪、潭阳等郡地皆是也。汉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即今武陵郡是。)长沙、(今长沙、巴陵、衡阳、零陵、江华、桂阳、连山、邵阳等郡是。)南阳之东境。(今义阳、汉东等郡是。)汉武置十三州,此为荆州。(领郡国八。)其五溪中地,归汉以后,历代开拓,(今播川、涪川、夜郎、义泉、龙标、溱溪等郡地。)后汉并因之。(初理武陵郡汉寿县,今武陵郡武陵县地,后理南郡,今江陵郡是。)汉末,曹公赤壁败后,遂与吴蜀三分其地。(北境属魏,西境属蜀,东境南境属吴。)及刘备殁后,所分之地悉复属吴,而荆州南北双立。(魏荆州理宛,今南阳郡。吴荆州理江陵,今郡也。)晋亦置荆州。(领郡十九。初理襄阳,平吴,理南郡,今江陵郡。王敦为刺史,理武昌,今江夏郡县也。其后迁徙无常处。自王抗以后,复理江陵,不复移改。)宋分置荆州、(领郡十二,理南郡。)司州、(领郡四,理义阳,今郡。)郢州、(领郡六,理南郡。)雍州、(领郡十七,理襄阳,今郡地。刺史所理则在古荆河州境,其统领郡县则古荆州之境。)湘州。(领郡十,理长沙,今郡。)齐并因之。州境之内,含带蛮蜑,(音但。)土地辽落,称为殷旷。江左大镇,莫过荆扬,故谓荆州为陕西也。(以比周邵分陕之义。)其后割裂不可详也。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山南东道、(江陵、竟陵、富水、夷陵、巴东、武陵、澧阳等郡地是也。)江南西道、(长沙、零陵、桂阳、江夏、江华、衡阳、巴陵、邵阳是也。)黔中道,(黔中、卢溪、卢阳、宁夷、清江、潭阳、龙标、义泉、灵溪、涪川、溱溪、播川、夜郎。)兼分入淮南道(安陆、义阳。)及岭南道。(连山。)10页,当前第112345678910

Copyright © 2024-2025 夕夏小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7237号-1

声明: 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